呂國英:正信才值虔信

正信才值虔信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98)

艾 慧

 正信才值虔信,真念甚怕轉念。

善因終報善果,發願更須行願。

2023.12.25

 

正信·真念·行願——呂國英哲詩的精神座標

呂國英先生的四句箴言:“正信才值虔信,真念甚怕轉念。善因終報善果,發願更須行願。” 如金石相擊,字字鏗鏘,在方寸之間構築起一座指引心靈航向的精神燈塔。這非僅是詩,更是一把剖解信仰本質、叩問生命實踐的哲思利刃。

“正信才值虔信”,開篇即如洪鐘大呂,定下信仰的基石。它宣告:信仰的價值,不在於匍匐的姿態有多卑微,而在於仰望的對象是否“正”。唯有根植於真理、正道之上的信仰,那份虔誠的投入才熠熠生輝,才不淪為無根的浮萍或盲目的狂熱。此句剝離了信仰的虛妄外殼,直指其內在的理性根基與道德方向,為一切精神追求確立了不容置疑的前提。

緊隨其後,“真念甚怕轉念” 則將目光投向信念的純粹性與持守之難。一個“真”字,道盡念頭的澄澈與堅定;一個“怕”字,卻驚心動魄地道出了堅守的脆弱與挑戰。純粹堅定的信念,最懼外界的紛擾、內心的動搖。它如明燭一盞,最忌穿堂之風。此句是警醒,提醒世人初心易忘、歧路多舛,唯有以定力守護那份“真”,方能在世事洪流中不迷失本心。

由內而外,由信念轉向行為與結果,“善因終報善果” 則揭示了宇宙間樸素而深刻的道德法則。它非是宿命論的預言,而是對“善”之力量的堅定信念與對因果律的敬畏。種下良善的種子,勤加耕耘,收穫美好的果實是天道運行的必然。此句為道德行為賦予了終極的意義和力量,是勸人向善、維繫人間溫情的永恆箴言。

然而,全詩最振聾發聵之處,莫過於結句:“發願更須行願”。此乃全篇思想的最終落腳與昇華。再崇高的理想(發願),若只停留在心念或口頭的層面,終是鏡花水月。唯有將精神的火種(發願)轉化為腳踏實地的步履(行願),理想才有照進現實的可能。它直指“知行合一”的千古命題,無情地批判了空談理想、坐而論道的虛浮,強調實踐是信仰的試金石,是善念的最終歸宿,是連接心念與果報的唯一橋樑。

呂國英此詩,結構精妙,四句兩兩成對,層層遞進,從信仰的根基(正信),到信念的守護(真念),再到行為的因果(善因善果),最終歸於實踐的必然(行願),構建了一條完整而清晰的精神實踐路徑。語言凝練如金,六字一句,字字千鈞,對仗工整,音韻鏗鏘,便於記誦,更顯哲思之厚重。

這短短二十四字,猶如暮鼓晨鐘,在喧囂的塵世中發出深沉的迴響。它非為玄談,而是針對信仰迷失、信念動搖、空有宏願卻疏於躬行的時代症候,開出的一劑醒世良方。它告誡我們:生命的價值與高度,始於純粹“正信”與堅定“真念”,成於深信“善因善果”的信念,最終鑄就在“發願”之後那一步一個腳印的“行願”之中。這,正是呂國英哲詩穿越時空,為我們標注的永恆精神座標——心向光明,足履實地。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多部、原創學術論文多篇,撰寫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