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英:善舉若注稀細流

善舉若注稀細流

——呂國英哲慧詩章鑒賞(390)

艾 慧

善舉若注稀細流,惡行或星疾燎原。

億載化變弱生遠,百年競存不擇繁。

2023.12.16

 至簡之道,浩蕩之力——呂國英哲詩中的宇宙箴言

呂國英先生短短四句哲詩,如四枚深嵌時空的楔子,敲開了天地運行與生命存續的樸素密碼。這並非尋常的詠物感懷,而是以精金般的語言,鍛造出一把洞察宇宙法則的鑰匙。

首聯“善舉若注稀細流,惡行或星疾燎原”,以意象的張力直抵人心。“注稀細流”描繪善行的姿態——它如涓滴入土,緩慢而無聲,是水磨工夫的積累;而“星疾燎原”則勾勒惡行的軌跡——一點火星即成滔天烈焰,其勢迅猛而難遏。兩相對照,善之艱難與惡之易彰,如警鐘長鳴。善行是春霖潤物,需恒久耐心;惡念則如野火裂空,稍縱即焚千裏。

詩人旋即拉闊視界,“億載化變弱生遠”一句將我們拋入生命演化的浩瀚長河。“弱”在此絕非孱弱,而是老子“柔弱勝剛強”的深邃智慧。它指向的是一種柔韌的生命形態,如水之就下,因其不爭而長流不竭。在億萬年的生存博弈中,正是這種看似柔弱的力量——適應、包容、堅韌,如深根潛行於時間岩層,最終穿越滄桑,抵達“遠”的永恆之境。

“百年競存不擇繁”,則將目光從億載星霜拉回個體有限的一生。在短暫而激烈的生存競爭中,詩人揭示了一條鐵律:繁複非福,至簡為道。無論是物種演化還是個體奮鬥,生存的剪刀終將裁去冗餘的枝蔓,留下最核心、最精要的生命本質。此“不擇繁”即“擇簡”,是自然法則的無情篩選,亦是生命智慧的主動抉擇——唯有直指核心,才能穿透迷霧。

呂國英此詩以四句成宇宙:前兩句聚焦微觀行為的漣漪效應,後兩句昇華至宏觀演化的存續法則。從“細流燎原”的當下抉擇,到“億載百年”的時空穿越,結構如精密的齒輪層層咬合。其語言洗練如古鼎銘文,意象鮮明如刀劈斧鑿,在極簡的形式中注入了對善惡意象、柔弱恒久、生存至簡等永恆命題的深邃體悟。

這首哲詩是詩人獻給世人的一柄生存密鑰。它告誡我們:在紛繁的世相中,當以“注流”之心行善,以“惕星”之慎防惡;在生命的激流裏,當以“弱”之韌勁求遠,以“簡”之智慧競存。它如暗夜星辰,為迷途者照亮那條亙古長存的生存大道——至柔者至遠,至簡者至強。

呂國英 簡介

呂國英,文藝理論、藝術批評家,文化學者、詩人、狂草書法家,原解放軍報社文化部主任、中華時報藝術總監,央澤華安智庫高級研究員,創立“氣墨靈象”美學新理論,建構“哲慧”新詩派,提出“書象·靈草”新命題,抽象精粹牛文化。出版專著十餘部、藝術評論上百篇,撰著哲慧詩章兩千餘首。

主要著作:《“氣墨靈象”藝術論》《大藝立三極》《未來藝術之路》《呂國英哲慧詩章》《CHINA奇人》《陶藝狂人》《神雕》《國學千載“牛”縱橫》《中國牛文化千字文》《新聞“內幕”》《藝術,從“完美”到“自由”》。

主要立論:“靈象”是“象”的遠方;“氣墨”是“墨”的未來;“氣墨”“靈象”形質一體、互為形式內容;“藝法靈象”揭示藝術終極規律;美是“氣墨靈象”;“氣墨靈象”超驗之美;“書象”由“象”;書美“通象”;“靈草”是狂草的遠方;詩貴哲慧潤靈悟。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