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事)中國人形機器人賽事刷屏 網友籲理性包容

中新社北京7月6日電 繼此前大熱的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後,人形機器人格鬥大賽、全自主3V3 AI機器人足球賽等相繼拉開戰幕。今年以來,中國圍繞人形機器人的相關賽事不斷,關於賽事的討論亦屢屢沖上社交媒體熱搜。

賽事分外熱鬧,卻也狀況百出——有機器人在最後百米“身首異處”的,還有說倒就倒、假摔一流的。不少網友稱讚有趣之餘,也不禁好奇機器人熱衷“打比賽”的意義何在?

對此,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曾在受訪時表示,這些活動的最大意義,是提供展示平台,讓大眾瞭解目前機器人發展到了什麼階段。

“過去,機器人總給人一種‘高冷’的印象,要麼在工廠流水線上發揮作用,要麼在實驗室裡‘搞科研’,離日常生活很遠。它們出現在賽道上,讓公眾近距離看到了機器人技術的進步。”廣州日報發文表示,當全民參與到“機器人如何防摔”“機器人後面的工程師是做什麼的”等科技話題的熱聊中,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概念,變得觸手可及。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對媒體表示,賽事打破了科幻片中的“濾鏡”,讓公眾更直觀地瞭解機器人的實際應用價值。這就是在為機器人日後進入千家萬戶奠定基礎。

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熊友軍解釋道,這類賽事也是機器人技術的訓練場,有助於加速機器人產業化和試點應用進程。

抖音平台有條高讚評論建議,“對機器人的‘蹣跚學步’多一些包容”。

“人形機器人產業就像在學走路的孩子,跌跌撞撞、磕磕絆絆在所難免。”工人日報評論指出,從實戰反饋中剖析問題,在正視不足中總結經驗,推動高扭矩電機、柔性關節、耐磨損材料等上游零部件昇級,促進機器人軟硬件技術更高精度耦合、生產廠商與AI算法公司深度合作——這些,都是比賽留給相關行業的考題。

在6月28日舉行的全自主3V3 AI機器人足球賽上,機器人可以自主完成跌倒爬起動作。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稱之為“令人印象深刻的突破”,“雖然看起來滑稽,但支撐起來的技術卻非同一般”。有外國網友感慨,在此前類似比賽中,一個機器人還需要兩個程序員陪跑,“就在我們圍觀的過程中,中國的人形機器人技術又悄然進步了”。

從實驗室演示,到完賽馬拉松和足球賽,再到進入巡檢、安防、配送等高負載場景,機器人相關行業還有不少技術難題待突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企業需要有直面技術短板的勇氣,產業需要有接受失敗的韌性,資本市場需要有‘陪跑’攻關的耐力。圍觀者則需要更加理智、冷靜地看待人形機器人的每一次‘高燃時刻’和‘翻車瞬間’。”工人日報評論指出,這些比賽不是人形機器人的“黑歷史”,而是其行穩致遠的“來時路”。

“中國產業鏈的成熟將顯著降低全球應用門檻。”環球時報評論文章稱,當非洲醫院用上中國智能機器人,當東南亞工廠引入中國物流系統,中國的科技成果,也通過產品出口、技術開源等方式傳遍全球,讓世界各國都有機會享受中國科技發展的紅利。(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