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經濟觀察)經濟顯韌性 外資機構看好中國資產

中新社北京7月1日電 (記者 夏賓)中國經濟“半年報”即將發佈之際,外資機構密集公佈下半年經濟展望。“韌性”成為其評價中國經濟的關鍵詞之一,多家機構表示看好中國資產潛在機會。

匯豐環球投資研究團隊認為,全球經濟面臨更多下行壓力,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或放緩至2.5%,而中國經濟韌性依舊,著眼未來、行穩致遠的宏觀政策持續發力,將為內需增長提供有效支持。

在德意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看來,中國服務業產出和零售表現展現出韌性。

以最新數據為例,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拉動下,5月份,中國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通訊器材類、文化辦公用品類、傢具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在25.6%至53%之間,合計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個百分點。

“中國消費表現超預期上昇。”巴克萊研究團隊報告認為,今年前5個月,中國零售銷售數據有四次超出市場預期,這得益於今年昇級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效果超預期。此外,汽車銷售持續強勁增長,汽車銷量的持續復蘇普遍超出預期,這一趨勢有望在下半年延續。

政策效能持續釋放,成為中國經濟韌性的重要來源。摩根士丹利認為,現行政策框架重視科技創新,正穩健推進經濟再平衡。

“中國政策制定者加大了政策刺激力度,擴大2025年財政預算並放寬貨幣政策。這些措施已推動經濟增長改善。”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在全球宏觀背景不確定的環境下,政策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裡進一步為中國家庭需求及私營企業提供支持。

熊奕表示,中國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支出進度加快落地有望持續發力。一方面,隨著中國央行近期推出一攬子金融政策,預計未來數月信貸脈衝將提振內需。另一方面,今年3月至4月財政支出明顯加快,顯示政府通過財政前置發力促內需的決心。

短期而言,熊奕判斷,財政政策仍有充足空間通過發行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經濟,央行結構性政策工具也會支持信貸增長。

在國民經濟頂住壓力平穩運行的背景下,中國資產受到市場關注。

趙耀庭認為,包括歐洲、日本及中國在內的主要發達及新興市場宏觀環境正在向好。“尤其是中國股市,應會受益於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中國股市估值目前仍處於合理水平,投資者聚焦於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及機器人等領域的重要科技發展。”

在此前為期兩周的歐洲和亞洲路演中,瑞銀投資銀行中國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看到,投資者對中國股票的興趣提高。他介紹稱,投資者普遍認為中國股票相對具有吸引力,希望看到更可持續、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

外資機構還看好人民幣對美元的昇值趨勢。德意志銀行研究報告稱,貿易競爭力有望長期支撐人民幣走強,預測2025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將升至7.0,2026年底進一步升至6.7。

摩根士丹利全球外匯團隊預計,人民幣對美元將溫和昇值,美元將在今明兩年繼續大幅走弱,背後有三個主要原因:一是在政策的高度不確定下,美元“避風港地位”有所降低;二是全球投資者對美元資產的匯率風險對沖需求增加;三是美國經濟放緩幅度大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