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4月20日電 (記者 李姝徵)2025年4月18日是浦東開發開放35週年紀念日。這片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正以制度創新破解企業、行業“痛點”,為中國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探新路。
不久前,2台沃爾沃舊液壓泵主泵從浦東國際機場運抵沃爾沃建築設備(中國)有限公司的再製造專業車間。這標誌著全國首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保稅再製造業務落地浦東,也意味著“保稅再製造2.0”時代開啟。
保稅再製造是指按照嚴格質量標準,將國外舊件以免稅方式運至國內工廠進行拆解和檢測,將其中的可用零部件與新零件組裝成再製造產品,之後運往國外重新使用。與保稅維修相比,保稅再製造的技術要求更高,必須保證成品性能不低於全新產品;同時效益更顯著,通過重複利用部件可大幅降低成本和減少原材料消耗。“花一半的錢,省四成的能耗,回收七成材料,減八成污染——這就是再製造的‘5678’法則。”沃爾沃建築設備(中國)有限公司服務與配件副總裁陳朝平表示。
發展保稅再製造不僅符合循環經濟發展和中國“雙碳”戰略要求,也是推動中國製造業向綠色低碳方向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措施。而在過去的監管中,再製造產品被歸類為舊機電產品,因此部分再製造產品被列入禁止進口目錄,無法正常通關。針對這一“痛點”,浦東依靠制度創新,打通重點行業再製產品進口試點的新路徑。沃爾沃建築設備(中國)有限公司也成為該領域全國首家試點企業。
陳朝平表示,保稅再製造是沃爾沃建築設備全球戰略的核心環節,目前亞太區域僅浦東設有符合標準的再製造基地。此次保稅再製造的新突破有力強化了該基地作為區域產業樞紐的功能定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保稅再製造業務打通後,預計今後將有更多品類的工程機械從全球各地進入上海“回爐”再造。
無獨有偶,通過跨部門協同監管、特殊物品通關的便利化等措施,浦東破題細胞治療產品跨境流動,為細胞治療產品“出海”探出一條新路。
2025年3月,一名淋巴瘤患者在香港醫院接受復星凱瑞CAR-T細胞治療藥品注射。這是全國首例CAR-T細胞藥品的跨境運輸和使用,也是上海首創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出境聯合監管機制取得的重要成果。
CAR-T細胞治療是一種創新的癌症治療方法——通過採集患者自身的T細胞,經過體外改造和擴增後,重新輸回患者體內,精準識別並攻擊癌細胞。然而,該療法對血液樣本及成品運輸有著極嚴苛的溫度和時效要求,進出境鏈條涉及多個部門。
為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國際創新協同發展,浦東率先試點建立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出境聯合監管機制,並製定管理措施推動“白名單”試點向條件試點管理轉化。
復星凱瑞首席執行官陳星蓉表示,生物醫藥特殊物品進出境聯合監管機制為細胞治療產品的跨境運輸和監管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解決方案,也為內地與香港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合作開闢了新的路徑。
35年來,浦東持續將企業需求轉化為制度供給,推動創新實踐與國際標準深度對接。“浦東將勇當新時代改革開放開路先鋒,擴大高水平開放過程,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探路,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賦能。”上海市浦東新區區長吳金城表示。(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