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口4月1日電 題: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合作火熱
中新社記者 符宇群
運輸車輛往來穿梭、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生產車間投產使用……位於海南省海口國家高新區的廣東海南先進製造業合作產業園(簡稱“粵瓊產業園”)裡,康佳(海南)裝備生產基地、農夫山泉(海口)火山飲料有限公司等多個項目正加快建設。
海口市康盛佳鑫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文莘近日告訴中新社記者,康佳(海南)裝備生產基地一期計劃建設智能醫療裝備、工業傳感器相關設備、鋰電池包及智慧換電設備等高端裝備生產線,預計2026年底投入運營,達產後年產值4.4億元(人民幣,下同)。
粵瓊產業園落地產業項目49個
近年來,海南自貿港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區域產業合作“開花結果”。粵瓊產業園,就是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開放共贏的樣本,繪就海口國家高新區產業發展新版圖。
看好海南自貿港封關前景,黃文莘說,海南自貿港的“雙15%”稅收優惠、加工增值免關稅等政策優勢,叠加廣東產業鏈優勢,開啟了康佳集團在海南的新發展;目前,涉及半導體、儲能、生物醫藥、電子科技、新型材料等產業的多家上下游企業已出現在公司合作名單上。

專業從事抗腫瘤藥品研發、生產的海南長春花藥業有限公司,2024年7月遷入粵瓊產業園,計劃新建原料藥生產線2條、製劑生產線2條。“原料藥生產車間已開始投產,公司正積極謀劃新產品研發、長春花草種植、長春花觀賞遊、高端製劑等上下游產業鏈。”該公司總經理王小力希望抓住海南自貿港機遇,繼續擴大在海南的投資。
自2024年1月落地海口國家高新區以來,粵瓊產業園已完成投資8.6億元,引入企業361家;落地產業項目49個,總投資119億元。
區域產業合作火熱
粵瓊產業園祗是海口國家高新區區域產業合作的一個生動註腳。這個國家高新區積極搭建跨區域產業合作平台,“牽手”多地聯動發展,逐漸成為區域產業合作的新熱土。
過去一年裡,海口國家高新區與上海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往來密切,滬瓊合作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不久前,由復旦大學藥學院與延安醫藥共同成立的生物醫藥聯合研發中心在海口國家高新區揭牌。海口國家高新區也與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簽訂“飛地經濟”合作示範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立張江集團—海口國家高新區雙向孵化器,加速項目成果的臨床試驗和項目融資。
作為湖北聯投東湖高新集團佈局海南自貿港的重要窗口,東湖高新海口生物城是首個落地海口國家高新區的“省際飛地”標誌性項目。該項目負責人歐陽威稱,東湖高新海口生物城現已註册在園企業120多家,簽約落地企業20多家,將助力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集群。
與此同時,廣東—海口國家高新區雙向孵化器揭牌,粵企合作建設的海南首個細胞工業化生產基地落地,深化粵瓊生物醫藥產業合作;海口國家高新區與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持續探索“樂城研用+海口生產”協同模式,推動進口創新藥械從境外引進到本地生產的鏈條閉環逐漸形成。
“今年2月,公司從瑞士引進的‘聚酯膠原骨修復材料’取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Ⅲ類醫療器械註册證,成為‘樂城研用+海口生產’協同模式下首個獲批國內上市的醫療器械。”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勝透露,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可在海口實現這款產品的本地化生產,下一步公司還將瞄準骨科、神經外科領域引進開發更多先進醫療器械。
海口國家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表示,2025年海口國家高新區將推動粵瓊產業園新增200家企業、20億元投資;做實做強與上海張江雙向孵化器,引入上海一批科技創新企業落地;爭取引入更多國際先進藥械實現“樂城研用+海口生產”。(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