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傳媒】張信剛的加拿大淵源

【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作者:胡憲

張信剛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學校長辦公室  

加中建交50周年紀念日之際,我有幸邀請到幾位知名加籍華人發表感言。在採訪麥吉爾大學終身校董劉聚富博士時,他向我推薦了正在溫哥華的前麥吉爾大學教授、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先生。

圖說:1989年,張信剛在美國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擔任教授及系主任 

上網一查,頓生敬佩。今年80歲的張信剛教授學識淵博,資歷深厚。他1940年出生在中國瀋陽,1962年獲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士學位;1964年獲美國斯坦福大學結構工程學碩士學位;1969年獲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博士學位;之後任美國紐約州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副教授;1976年任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及生理學副教授,80年任教授;1984年起任美國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及系主任;1990年任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創院院長、教授;1994年任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學院院長兼醫學院教授;1996年任香港城市大學校長,2007年退休。在港期間曾任香港文化委員會主席、香港創新科技創新顧問委員會委員、香港司法官員推薦委員會委員。

圖說:1997年,張信剛校長在香港城市大學畢業典禮上致辭 

張信剛學生時代便在理工科領域和醫學領域無礙切換,遊刃有餘;退休後醉心人文社會學科,又在歐亞大陸文明交匯碰撞之間信馬由韁,指點江山。

圖說:實驗室中的張信剛教授

作為科學家和教育家,他在美國、加拿大、法國、中國大陸和香港當過教授、系主任、院長、校長,授知識、做研究、開講座半個世紀有餘;著有一百餘篇學術論文,主編兩冊研究專論,還擁有一項加拿大政府專利。

圖說:2001年,張信剛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發表演講,題目是“依劍長歌一杯酒,浮雲西北是神州” 

作為文化學者和作者,他訪問過50多個“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對歐亞大陸各文明的發展與相交探索深入,見解獨到,先後出版《從活字版到萬維網》、《尼羅河畔隨想》、《大中東行紀》、《大學之修養:張信剛人文通識三十六講》、《茶與咖啡:張信剛文化與經濟講座》、《江邊賣水》(英文並漢譯)、《絲路文明十五講》)等著作;他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安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名譽教授,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商學院及土耳其海峽大學講授通識課程,並經常在國際會議及各國大學作公開專題演講。

張信剛著作《絲路文明十五講》
圖說:張信剛教授和他的學生們 

張信剛獲得的榮譽頭銜包括:2000年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00年獲法國政府頒授“法國國家榮譽軍團騎士勳章”;2002年獲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的“金紫荊星章”;2008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2009年獲頒“法國國家學術棕櫚司令勳章”;2015年獲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榮譽院士;2016年獲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科榮譽博士學位。

圖說:2000年,英國工程學院院長向張信剛頒發院士證書 

能採訪到這樣一位傳奇人物我倍感榮幸。十月三日,我在蒙特利爾撥通了張信剛教授的電話。

首次披露名人掌故

圖說:2008年奧運會前,北京大學主辦“冠軍論壇”,邀請各行各業的“冠軍”座談。筆者能認出的名人有基辛格、成龍、楊瀾,張信剛教授在第二排(右2)。 

本以為張教授講話會帶臺灣口音或廣東口音,沒想到他國語說得字正腔圓,清朗流暢。他坦誠告訴我,近年已不接受媒體採訪了,況且自己並非加籍華人,目前連永久居民都不是,在加拿大八年全是在麥吉爾大學教書,沒有特別研究過加中關係,因此就我的採訪主題來說,他不認為自己是合適人選。之所以同意接受我的訪談,主要原因是他好朋友劉博士推薦,再有就是聽說我也出生在瀋陽,自然多了份鄉土之情在裏邊。

為免我失望,張教授聊了幾句家常後,語氣體貼、誠摯地說:“我有幾個與加拿大有關且值得追憶的名人掌故,從來沒對別人提過,現在就講給你吧!”

柳暗花明,我喜不自勝。鄭重記下,如實寫出。

掌故一:代替林達光開會

圖說:周恩來總理在北京接見林達光教授 

林達光是我最早認識的加拿大華人。74年-75年間,我還在美國做年輕教授,麥吉爾大學醫學院對我的研究課題感興趣,發來邀情,希望我到麥吉爾任教。那時候來加拿大工作需要經過勞動局、移民局等一系列程式,在辦手續的一年多時間裏,我兩次到麥吉爾大學訪問,認識了林達光教授和他的夫人。當時林教授是東亞研究中心的主任,他的夫人在校圖書館工作。1976年我們全家搬到蒙特利爾,住在Westmount(西山區),和林教授家很近,步行只五分鐘路程。我們夫婦和林氏夫婦很自然地成為好朋友。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林達光教授成立了一家顧問公司,專門推動加中兩國經濟往來。有一回,林教授要去中國開會,但世界造紙業年會將要在蒙特利爾召開,他被邀請發言。林教授分身無術,臨走前找到我說:信剛,這個會我去不了了,你替我去講幾句話吧!

加拿大是木材生產大國,也是造紙大國,這個會議確實很重要。但我這個研究呼吸生理學的人可以說對此一竅不通。

圖說:林達光(左2)和張信剛(右)

為了不負朋友囑託,我在會前做了點功課,寫了演講稿,大意是:中國是紙張的故鄉,對紙的需求很大,但中國的森林覆蓋面不足,非常需要跟加拿大合作,比如購買加拿大的木材並學習加拿大現代造紙技術,從而推動自己的造紙業發展……

果不其然,我說的情況後來真的發生了。八十年代初,中國開始從加拿大進口大量木材用於造紙。

那是我第一次代表林達光教授出席重要國際會議,也是第一次在中加關係方面涉足。我的發言還登上了蒙特利爾的英文報紙(The Gazette)。

筆者感言:跨學科從來難不倒張信剛教授,而讓我感動的是他對朋友的重情守諾。

掌故二:呂正操和白求恩的深厚感情

呂正操將軍

 

 加拿大接受中國留學生較早,1980年之前我就認識了一位在蒙特利爾大學讀書的女學生。她的父親是長期擔任鐵道部部長的呂正操將軍。1980年,呂正操老先生以中國鐵道部顧問的身份率領鐵道代表團來加訪問,中國駐加拿大使館特設晚宴歡迎,加拿大的經濟部長、交通部長等高官出席,我也被邀請參加。幾天後,代表團來蒙特利爾參觀,他們行程緊湊,只能呆一晚。那是個大冬天,很冷,我們便邀請代表團以及呂將軍的女兒來我家吃火鍋。

圖說:坐落在蒙特利爾市中心的白求恩塑像

邊吃邊聊,當說到蒙特利爾有一尊白求恩大夫的塑像時,這位70多歲的老將軍非常激動,一定要去向白求恩致敬。他說白求恩就是在他領導的冀中部隊犧牲的。那時已經很晚了,我提出立即開車送他過去。

因為事先沒有想到,老先生當晚穿的是雙布鞋。車停下,他一腳踏進雪裏,布鞋立刻濕透了。我們在白求恩像前致敬、默思,回到家後趕緊把布鞋放進幹衣機裏烘乾。代表團本來打算過十幾分鐘就走的,這樣一來,他們又呆了半個多鐘頭,大家講了一些有趣的往事。呂正操老先生還贈送我們一本他簽名的宋詞表示感謝。他對白求恩的深厚感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筆者感言:這個故事畫面感很強,特別是對生活在蒙特利爾的我們。積雪的冬夜,車停不到雕像跟前,必須得走幾步雪地。呂正操將軍只有一個晚上和女兒在一起,他卻不顧一切地執意去向白求恩致敬。而張信剛教授立即決定開車相送、陪伴,開動幹衣機給老先生烘鞋……聯想到呂將軍是遼寧海城人,忽然覺得從俺們那嘎達出來的都是性情中人!

掌故三:率真幽默的老特魯多

 

圖說:加拿大前總理老特魯多(Jean Pierre Trudeau)

大約也是1980年左右,林達光教授夫婦、我們夫婦一起陪同正在蒙特利爾訪問的北大老校長周培源教授去渥太華參加一個活動,主人是當時的總理老特魯多。做自我介紹時,我說我是生物醫學工程學教授(professor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特魯多總理打斷我,問了句:“What the hell is biomedical engineering(生物醫學工程是個啥玩意兒)?”

那時候,生物醫學工程這個名詞還很新,學法律出身的老特魯多可能沒有聽過。他用了這麼俗的平民化語氣,我當時感到這位總理真幽默。

筆者感言:張教授這個小掌故,鮮明生動地再現了老特魯多總理受人愛戴的親民形象。

掌故四:與約翰斯頓和周培源的緣分

圖說:前加拿大總督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

前加拿大總督戴維·約翰斯頓(David Johnston)1979年到1994年間在麥吉爾大學擔任校長,我們很熟。因為1979年暑假,麥吉爾大學在鄉間別墅(Domaine Gault)給20幾位教授開了一門歷時三周的法文加強課,三周之內只許說法語。Johnston 校長和我是這個課程的同學。過了一年左右,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教授到麥吉爾大學訪問,Johnston校長在家設宴招待,邀請了幾位麥吉爾的華人教授作陪,也包括我們夫婦。

圖說:前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

知道我妻子是麥吉爾大學圖書館自動化的負責人,周培源校長提出請她去北京大學當顧問,助力北大圖書館的自動化管理。那時,北京大學亟待整頓和恢復遭文革破壞的圖書館,更重要的是想搞資訊化和電子化。你看多有意思,大家只知道我是北大校方的顧問,其實我妻子的顧問資格比我還老!

圖說:2009年,張信剛榮獲法國政府頒發“法國國家學術棕櫚司令勳章”,在頒獎典禮上與夫人周敏民合影

筆者感言:不管是夫唱婦隨,還是婦唱夫隨,張信剛夫婦走到哪里都是不離左右的神仙伴侶!

掌故五:勇猛的克雷蒂安

圖說:加拿大前總理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和夫人

2014年,維也納舉行了一次各國退休首腦的聚會,活動主題是“文明的對話”,主辦方從不同國家和地區邀請了不同宗教派別的代表或學者參加。我是董建華先生推薦去的。鑒於我不屬任何教派,他們就把我歸為儒家學者。因為那一年的兩位共同主席之一是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他很尊重儒學,所以特別加了儒家的代表。

前加拿大總理讓·克雷蒂安(Jean Chrétien)和夫人也參加了。在會議期間為德國前總理施密特舉行的95歲生日晚宴上,克雷蒂安夫人給我講了個小故事。她說一天夜裏,家裏進了賊,Jean聽到動靜,沉著地抄起床邊座燈,趁賊人沒注意猛砸過去,一下就把那賊人打昏了……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呢?原來那時加拿大政府要緊縮預算開支,把總理府的保安人員從原來的6人減為3人,結果真的讓壞人混了進去。為什麼克雷蒂安總理敢於這麼做呢?我又問。夫人說:Jean年輕時曾經是拳擊選手,他可會打架啦!

圖說:2014年,在維也納退休首腦會議期間,市政府為前德國總理施密特(坐輪椅者)舉行95歲慶生晚宴(德國前總理施密特)。在其右手就坐的是前法國總統Valéry Giscard d’Estaing; 與他對面而坐的亞洲男士是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和翻譯員。張信剛從自己的座位拍了這張照片,克雷蒂安夫人就坐在他旁邊

筆者感言:當名人的最大好處是有機會認識更多的名人。名人隨口說的一件小事都可能從側面反映一段歷史。比如加拿大總理曾為節約政府開支,削減了自己的保安;比如看上去並不威猛的讓·克雷蒂安,曾經很會打拳……

張教授最後說:這些小故事就是我與加拿大的淵源。需要指出的是,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對中國友好,且品行端方的好人、社會精英。他們都德高望重,被人們長久懷念。

圖說:張信剛教授新書《文明的地圖》即將出版

摘錄張信剛教授2017年在北京大學做題為“檢視區域研究 寄望絲路探索”主旨演講中的一段話為本文結尾:在社會科學領域,本來就沒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經濟學,也沒有適合各國情況的普遍發展模式。任何地區的發展與現代化都會受到地理、歷史和文化因素的影響。中國學者若要認真地探索絲綢之路,就應該由“一帶一路”建設中得到啟發,開闢新課題和做出新論述。這不單是做學問,也是贏得絲路各國知識精英的尊重和信任的不二法門。(完)

來源:加拿大共生國際傳媒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