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5日電 近來,AI自習室悄然在中國中小學校附近底商、培訓機構及小區內部活躍起來。多位受訪專家向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表示,AI伴學的個性化輔導有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彌補傳統課堂短板,但作為新興行業,AI自習室仍面臨“含AI量”低、門店質量良莠不齊的發展窘境。
目前,AI自習室門店主要由智能學習機、內置AI學習系統和線下督學師構成。某品牌AI自習室聯合創始人、CEO周偉介紹說,主流AI伴學實現方式有兩種:一種以軟件為主,即課程網站,通過電腦登錄系統學習;另一種是軟硬一體學習機,將學習系統植入專屬硬件,用戶界面和交互都圍繞教學軟件打造。
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已不是新鮮事。教育行業研究咨詢機構裡畔商研合夥人葛文偉說,“雙減”政策之後,教培企業轉型,教育硬件和AI自習室模式為機構帶來新的增長點,學而思、新東方等巨頭在該領域多有佈局。
今年10月,北京市教委發佈《北京市教育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指南》,明確人工智能在6大重點教育領域、29個典型場景的應用規範,其中AI伴學是“以智助學”的典型應用之一。該指南提倡運用人工智能的預測性開展學習診斷和精準教學,不斷優化個體學習效果,增強AI教學工具的輔導針對性。
“AI自習室的火熱離不開政策與需求導向。”浙江大學教授黃昌勤表示,教育部近年來把教育數字化、智能化作為開闢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今年3月,教育部啟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行動,涵蓋“AI學習”專欄等4項具體行動,旨在用人工智能推動教與學融合應用。
“目前昇學依然是家長關注的首要問題,AI自習室的出現有效填補校外輔導機構減少所釋放的空白市場。AI技術帶來傳統培訓無法企及的優勢,同時也對校外教育功能進行補齊。”黃昌勤說。
“學習機的‘含AI量’是個重要指標。”周偉指出,目前市場上學習機良莠不齊,消費者還缺乏辨別能力。許多企業不具備AI大模型的研發能力,缺乏核心算法,也就不是正統的AI伴學。
行業規範的缺失是AI伴學系統質量參差的重要因素。一方面,AI大模型出錯的概率很難量化;另一方面,AI助學是否能達到育人的目標還有待商榷。
黃昌勤強調,育人不僅關乎知識技能,還關乎孩子的創新、思維探究和學習能力。有一種憂慮認為,學生太早接觸或泛用教育智能,將失去思考探究的欲望,習慣性接受AI提供的便利,造成其學習、創新能力受損。目前這仍是AI伴學的待解之問。
“學習不能脫離社會交往。AI伴學能够在技術上彌補知識空白,目前卻很難彌補孩子成長過程中情感的缺失,難以確保其形成正確價值觀。未來AI需要用類人意識去選擇合適的內容、呈現與交互方式,具備心理疏導等功能,盡可能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黃昌勤說。(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