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11月15日電 題:農業“新物種”賦能川西高原鄉村振興
作者 單鵬
61歲的牧民求松卓瑪大半輩子與牦牛為伴,如今卻成為村裡第一個栽培香菇的人。今年,他在政府資助下蓋起一間大棚,又從鄉上運回1800個菌包。周圍鄰居很是新奇,時常來大棚參觀。
大約10年前,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引進香菇等食用菌進行栽培。受制於技術條件,栽培面積和產量不成規模。2023年在招商引入新的食用菌企業後,壤塘隨即開展了新一輪栽培試種。抱著試試的心態,求松卓瑪報名參加。技術人員定期上門,教他控制室溫和濕度,調整光照和通風。不久後,菇大肉厚的香菇“破土而出”,求松卓瑪很高興:“收穫了1800多斤香菇,賺了8600多元(人民幣,下同),我相信壤塘種香菇的人會越來越多。”
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栽培香菇,是四川涉藏地區發展農業“新物種”的縮影。過去,祗有青稞、豌豆、胡豆等為數不多的物種能在高原存活。隨著技術進步和特色農產品市場擴大,“新物種”逐漸在高原扎根,為涉藏地區鄉村振興帶來新的希望。
在壤塘發起這場食用菌試種的,是與食用菌打了30多年交道的唐述剛。這位來自四川廣元的食用菌技術專家,立志在川西高原實現食用菌規模化種植,助民眾增收致富。他發現,通過對溫差、光照、空氣等條件合理利用,高原也能培養出高品質香菇,尤其是香菇中的“冠軍”花菇。高原香菇上市時間較晚,這個“時間差”意味著巨大的商機。目前,唐述剛在壤塘投資建設的食用菌育種繁育中心進入收尾階段。他預計,中心投運後可年產香菇、赤松茸等菌種500萬袋,吸引500多戶農戶參與種植,屆時壤塘食用菌標準化基地面積將達到500畝,3年內食用菌年產值有望突破1億元。
在四川省甘孜州爐霍縣,來自山東壽光的小番茄在大棚裡“茁壯成長”。“我們的小番茄年產量約600萬斤,可以全年供應,現已成功打入大型商超及電商平台。”爐霍縣鮮水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農業經理盛璇說,為克服小番茄在高原“水土不服”,公司採取了許多措施,例如每個大棚配有自動“蓋被子”的裝置,此舉有效抵禦了晝夜溫差對小番茄的傷害。
與山東壽光相比,爐霍縣小番茄的畝產有所下降,但味道並不遜色。盛璇解釋道,這是因為高原擁有充足的光照和乾淨的水源。高原小番茄好吃的“秘訣”,歸根結底是有效的田間管理。10年間,幾十位農牧民在這裡成長為技術熟練的工人,有些還成為種植“專家”。
除了種植業的“新物種”,養殖業“新物種”也悄然在高原出現。阿壩州理縣薛城鎮海拔2000多米的甲米村,一個佔地36畝的高山特色冷水魚產業基地開始培育魚苗。這是阿壩州首家規模化冷水魚養殖基地,由一家成都的冷水魚開發企業投資建設。該公司總經理朱旭波說,甲米村的生態優勢是打動投資人的關鍵。
“水源沒有污染,上游沒有砍伐,河水泥沙含量低,這裡生長的冷水魚品質更好。”朱旭波表示,產自理縣的高山冷水魚將銷往全國各大城市,“這個項目一旦成功,將有很強的示範作用,可以幫助阿壩州做大冷水魚產業”。
“一條魚”帶動旅遊經濟的案例不在少數。在基地工作的村民苟文虎看到,時常有人前來詢問冷水魚的做法,並打算發展農家樂。“政府計劃從外地邀請專業厨師,為有意從事旅遊的村民培訓冷水魚烹飪技能。”他期盼,有一天甲米村成為遠近遊客的“新寵”。(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