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紹興9月23日電 題:紹劇裡的悟空:六齡童師徒演繹降妖除魔
作者 項菁
首款中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上線月餘,全球玩家都在打聽一隻猴子英雄。而溯源歷史,紹劇中的孫悟空形象早譽滿天下。
耍金箍棒、筋斗翻騰、與各路神仙鬥智鬥勇……在9月舉行的2024年戲曲百戲(昆山)盛典開幕式上,“江南美猴王”劉建楊壓台主演紹劇猴戲《鬧天宮》引爆全場。六十三歲老戲骨,歸來仍是孫大聖。
以猴戲著稱的紹劇,原名紹興亂彈,已走過400餘載。作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紹劇唱當地方言,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獷豪放的表演見長。
20世紀40年代,由“紹劇宗師”六齡童(章宗義)主演的36本連台本戲《西遊記》亮相上海老閘大戲樓,首創猴戲一舉成名。原本為營生而設計的戲,打開了紹劇猴戲新大門。
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章劼接受中新社採訪時介紹,紹劇猴戲融入京劇北派猴戲的“神”性和南派猴戲的“猴”性,同時突出表現“人”性,形成“人、神、猴”三者融為一體的表演特色,賦予孫悟空更多的思想、情感和靈性。
章劼說,相傳六齡童因自身音色條件,使用假嗓唱法,反倒成就悟空的激昂和憤慨,後人便延續下來。而其臉譜為突出火眼金睛,則以掌扇臉為基調,金粉勾畫眉眼。
悟空道具、西遊神話劇照、猴戲唱片……走進紹劇博物館,觀眾可在一處玻璃櫃內,發現20世紀60年代的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電影拷貝,彩色畫面映照著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
彼時,由六齡童主演的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上映,發行至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熒幕上,面對白骨精三番五次挑撥離間,孫悟空智勇雙全、忠心耿耿,將“人性化”體現得淋漓盡致。
憑藉降妖除魔的英雄形象,中國神話故事驚艶世界。1961年11月,毛澤東為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題詩:“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
紹劇博物館另一側展區,一張張彩色劇照吸睛。據章劼回憶,20世紀90年代起,紹劇演員們扛著金箍棒多次赴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地演出,僅今年就三度唱響中國香港。
16歲起師承六齡童,劉建楊海外演出多不勝數。為了讓更多人愛上猴戲,劉建楊嘗試側重悟空形象表達。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意大利演出,“我們一改從頭到尾的演繹,從畫悟空妝、穿悟空服引入,將孫悟空的形象塑造過程展示於眾人,最後再進行五分鐘的簡短表演,贏得全場持久的歡呼聲。”
影視劇、動漫、遊戲改編風起雲湧,悟空形象千變萬化,紹劇猴戲也在求取改革“真經”。
早在20年前,紹劇團幾易其稿打磨《真假悟空》,將大鑼、大鼓、大鈸傳統樂器與現代交響樂融合,增添鳥叫聲、小猴啼聲;而後,又創排新版《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使用數字技術詮釋舞美空間;2024年恰逢六齡童100周年誕辰,推出新版《火焰山》,縮減原先時長,讓結構更縝密、節奏更明快。
因排練《鬧天宮》,前些天在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練功室,已退休的劉建楊攜40餘名青年演員反復打磨身段和動作,“猴戲肢體語言多,必須更突出武打,展現速度和力度。”
從師父劉建楊手中,“90後”王浩爽接過金箍棒。作為新一代紹劇猴戲傳承人,王浩爽注意到時下火熱的“黑悟空”,“不論外在形象、傳播載體如何變,悟空勇往直前、懲惡揚善的內在精神永不過時”。
“畢竟每個人心中都住著自己的齊天大聖。”王浩爽說。(完)
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