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標氣電碳排放水平 中國推動煤電領域低碳化改造

中新社北京7月17日電 (王夢瑤)中國官方日前公佈推動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的行動方案,提出對標天然氣發電機組碳排放水平,推動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目標。

這份名為《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下稱“行動方案”)的文件明確,到2027年,相關項目度電碳排放較2023年同類煤電機組平均碳排放水平降低50%左右,接近天然氣發電機組碳排放水平。

天然氣發電是國際公認的清潔能源,也是近年來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的支撐性電源和煤電替代電源。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姜士宏援引數據指出,2023年美國、歐盟天然氣發電量佔比分別為43%、17%,而中國天然氣發電量佔比僅為3.2%。

就中國情況而言,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北電力大學新能源電力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劉吉臻介紹,基於“富煤貧油少氣”的基本國情,中國形成了以煤電為主體的電力體系。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2023年中國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規劃發展部主任張琳表示,中國能源領域碳排放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80%以上,其中電力碳排放在能源行業中的佔比超過50%,且絕大部分來源於煤電。

因此,在煤電領域推動低碳化改造意義重大。中國此番推出的行動方案,對煤電領域的低碳化改造提出了生物質摻燒、綠氨摻燒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3條技術路線。

通過生物質摻燒進行低碳化改造的路線相對成熟。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能源戰略研究所所長袁榴艶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歐洲在這方面的實踐有30年左右的歷史。

生物質摻燒是指利用農林廢棄物、沙生植物、能源植物等生物質資源,實施煤電機組耦合生物質發電。行動方案提出,在具備長期穩定可獲得生物質資源的地區,實施煤電耦合生物質發電,要求改造建設後煤電機組具備摻燒10%以上生物質燃料能力,實現降低燃煤消耗和碳排放水平。

袁榴艶指出,生物質資源最大的來源是農林廢棄物,比如作物秸秆、樹枝等,經過精細化破碎等資源化預處理後,燃燒熱值相當於煤炭的2/3,應用於發電廠、水泥廠等工業窑爐當中,既可以減碳還能廢棄物再利用,具有極高的生態效益。

她以新疆油田在稠油開發中的實踐為例表示,新疆油田利用周邊棉花大基地豐富的棉花秸秆,實施燃煤流化床鍋爐生物質摻燒,最高摻燒比例可達50%,既解決了自身燃煤制蒸汽能耗高、碳排放高的問題,也帶動了周邊廢棄作物秸秆資源化,改善了農村環境,促進農村產業發展。

當前,中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但受新能源電力間歇性、波動性影響,煤電仍發揮著能源安全兜底保障作用。在劉吉臻看來,推動煤電碳排放達到氣電水平,有助於減少煤炭使用和碳排放,是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速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昇煤電行業核心競爭力、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舉措。(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