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工黨橫掃保守黨將執政 終結其14 年統治 

英國大選將在周四(7月4日)舉行投票,改選英國議會下議院650個議席。工黨將取得大勝,贏得國會下議院650席中的410席,終結保守黨14年的執政。工黨黨魁凱爾-斯塔默(Keir Starmer)在所屬的選區勝出,預料他將取代辛偉誠成為下任首相。

英國大選前夕,施紀賢在格拉斯哥舉行的競選活動中發表演說。(法新社)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7月5日訊)英國大選的票站調查結果顯示,工黨將取得大勝,贏得國會下議院650席中的410席,終結保守黨14年的執政。工黨黨魁施紀賢在所屬的選區勝出,預料他將取代辛偉誠成為下任首相。凱爾-斯塔默(Keir Starmer)會見傳媒時說,人民已經發聲,已準備好改變,現在是工黨兌現承諾的時候,變革從這裡開始。

根據票站調查,保守黨只有131席,創下歷來新低。國防大臣夏博思失去議席,成為到目前為止保守黨内閣中落敗的最高級別成員。

夏博思在英格蘭南部的選區,輸給工黨對手。他過去接近20年一直代表這個選區,但最終以3千多票的差距落敗。

《星期日泰晤士報》首席政治評論員希普曼在泰晤士報電台上表示,首相辛偉誠準備在周五早上辭去保守黨黨魁職務。

根據英國電視台預測,工黨將贏得下議院 650 個席位中的 410 席,僅次於托尼-布萊爾在 1997 年創下的 418 席的歷史記錄。

即將卸任的首相里希-蘇納克領導的保守黨將以 20 世紀初以來最差的成績遭到否定:131 名議員當選,而五年前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則有 365 名議員當選。

中間派自由民主黨將獲得 61 名議員,實力大增。但本次大選最大的驚喜來自反移民和反制度的英國改革黨:該黨贏得了 13 個席位,這對於由強硬右翼人物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英國改革黨來說,是一次遠比預期更引人注目的入選。

在蘇格蘭,支持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遭受重挫,預計只能贏得 57 個選區中的 10 個。

選舉結果將在夜間揭曉。前三項結果是工黨贏得三場勝利,英國改革黨位居第二。

法拉奇說,英國政壇中右翼存在巨大缺口,他的工作就是填補這缺口。(路透社)

英國大選陸續公布結果,脫歐領軍人物法拉奇首次贏得國會議席。他領導的反移民政黨改革英國黨,預計會獲得13席,將成為英國政壇的新力量。法拉奇在選舉結果公布後說,英國政壇中右翼存在巨大缺口,他的工作就是填補這缺口。

對工黨來說,這是一次勝利的狂潮,對保守黨來說,這是一次歷史性的羞辱,對強硬的反移民運動來說,這是一次意外的突破:投票站結束時公布的出口民調反映了英國人民對變革的渴望,從英國脫歐到物價飛漲,再到近年來保守黨首相接連換人,接二連三的危機讓英國人民惱羞成怒。

首相熱門斯塔默側寫

凱爾-斯塔默(Keir Starmer)稱,現在是工黨兌現承諾的時候,變革從這裡開始。(路透社)

英國4日舉行國會大選,工黨將接替保守黨執政,工黨黨魁凱爾-斯塔默有望成為英國首相。

前人權律師檢察長

英國工黨領袖凱爾-斯塔默(Keir Starmer)有條不紊地扭轉局勢,重新調整黨的工作重點,他的競選活動刻意低調。他打算在英國體現”嚴肅性”的回歸,並在通往唐寧街的道路上一帆風順。

2020年初,這位前人權律師和皇家檢察署署長接替非常左翼的科爾賓(Jeremy Corbyn)成為工黨領袖時,很少有人認為他將成為未來的首相。當時工黨在選舉中與保守黨角力遭遇了歷史性潰敗,全黨處於震驚狀態。

對於該黨部分激進活躍人士來說,斯塔默簡樸、缺乏魅力、過於中間派,經常被比作親歐洲的倫敦精英,與投票支持英國脫歐的工人階級脫節……,總之,質疑他的理由不少。

強調“寒門”出身

四年後,這位在政界大器晚成的 61 歲議員重新調整了工黨的工作重心,該黨沒有發生人們擔心的大爆裂,他對那些拒絕與黨保持一致的人毫不客氣。於是,工黨在周四的大選中成了大熱門。

這位在電視辯論中被比作“政治機器人”的法學家,戴着眼鏡,花白頭髮梳得無可挑剔,在全國競選巡迴時常常擼起袖子,不斷強調自己出身“寒門”,動輒提醒大家:我的父親是製造工具的,母親是護士。而他不同尋常的名字“凱爾”,則是向工黨創始人凱爾·哈第(Keir Hardie)致敬。

他在公開介紹自己的“親-企業”(pro-entreprises)計畫時強調:我知道因為地毯破舊、窗戶破裂而把朋友帶回家感到尷尬是什麼滋味”。

“國家第一,政黨第二”

法新社說,基本上,這位倫敦阿森納足球俱樂部的支持者不會偏離非常謹慎的中間派政策,也不會以”嚴肅”的名義和公共財政的微妙形勢做出驚人的承諾。

冒着缺乏雄心的風險嗎? 凱爾-斯塔默答說:“我競選的是首相,而不是馬戲團團長”。在經歷了保守派時代的諸多醜聞後,他重複自己的口頭禪:“國家第一,政黨第二”。

凱爾-羅德尼-斯塔默(Keir Rodney Starmer)生於 1962 年 9 月 2 日,在倫敦郊區的一棟小房子里長大,家裡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父親與他疏離,母親患有罕見的關節疾病,多年來無法行走。

他曾向諾曼-庫克(Norman Cook)學習小提琴,庫克曾是豪斯馬丁樂隊(Housemartins)的貝斯手,後以胖男孩斯利姆(Fatboy Slim)的名字成名。

在利茲大學和牛津大學學習法律後,凱爾·斯塔默為工會辯護,反對麥當勞,並在加勒比地區反對死刑。

曾與他共事的律師加文-米勒(Gavin Millar)仍是他的朋友,他形容他 “非常全面、非常勤奮、非常專註於問題,如果他進入唐寧街 10 號,這些特質就會凸顯出來。

他向法新社保證說:”他還將非常重視他一直堅信的某些基本價值觀:平等、人權、社會公正、縮小貧富差距”。

凱爾-斯塔默於 2003 年開始擔任更重要的職務,幫助北愛爾蘭在動亂後重建警察部門–長達三十年的北愛爾蘭衝突奪去了 3500 多人的生命。

2008 年,他成為英格蘭和威爾士皇家檢察署署長,負責督導對濫用開支的國會議員、被控電話黑客攻擊的記者以及 2011 年英格蘭騷亂中的年輕人的起訴。

凱爾·斯塔默 (Keir Starmer) 於 2014 年被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封為爵士,但他很少使用“爵士”這一頭銜。

2015 年,他在母親去世兩周後當選工黨北倫敦選區議員。

反對英國脫歐

儘管對工黨前黨魁傑里米-科爾賓(Jeremy Corbyn)頗有微詞,但凱爾-斯塔默在2020年4月接任工黨領袖之前,還是成為了工黨在英國脫歐問題上的發言人(他對英國脫歐投了反對票)。

他立即抨擊了工黨隊伍中猖獗的反猶太主義,導致其前任被停職。

凱爾-斯塔默說,儘管他如果當選,會有艱巨的任務等着他,但他最關心的是他的女兒和兒子,他們在競選期間一直沒有露面,他的妻子維多利亞也是如此。

他已經承諾要把每個周五晚上的時間留給家人,保守黨則迅速嘲笑他未來是一名”兼職”首相。

英國工黨將執政 印太及對中政策走向受關注

英國4日舉行國會大選,工黨將接替保守黨執政。保守黨政府2021年正式提出「向印太傾斜」政策方針,後續並透過一系列施政作為加以強化;工黨在野及選戰期間則對印太區域著墨有限。未來英國在印太區域的活躍程度、以及對中國和台灣的政策走向,值得關注。

工黨影子內閣的外交、國防大臣分別為拉米(David Lammy)和希利(John Healey),他們各自在2021年和2020年接任目前職務,與黨魁施凱爾(Keir Starmer)共事相當時間,發言因此具一定代表性,無論未來是否入閣。

英國是內閣制國家,「影子內閣」由國會主要在野黨組成,除了監督政府,也為未來執政做準備。原則上,大選後,原本的影子內閣成員若成功保住選區席次、所屬政黨也成為國會多數黨並取得執政權,他們就會被「扶正」,正式成為相應的政府部會官員。

在外交層面,拉米近日與駐英外媒座談時,再次提到工黨將推動對外政策3大重點領域的「重新設定」(reset):對歐關係、氣候變遷,以及「全球南方」(Global South)。

至於對中政策,他重申競爭(compete)、合作(cooperate)、挑戰(challenge)3C準則,另外強調第4個C:連貫一致(consistency)。

工黨不少政治口號明顯效法美國民主黨,例如影子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結合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思維的「安全經濟」(securonomics)即脫胎自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的「拜登經濟」(Bidenomics);批評保守黨政府破壞與歐盟及其他國際夥伴關係的施凱爾更喊出「英國回來了」(Britain is back)。

拉米的對中3C準則也是類似情況。他並提出「重新與世界連結的英國」(Britain Reconnected)。不過,細究他的公開言行,卻有不容台灣過度樂觀之處。

他去年和今年曾透過左翼智庫「費邊社」(Fabian Society)發表長文及政策演說指出,保守黨的印太政策是「口惠多於實質」,而其「全球化英國」(Global Britain)願景更呈現後帝國時代的單打獨鬥蠻幹作風。

不過,拉米認同有必要對印太區域維持長遠戰略,例如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即為重要安排。然而,涉及軍事合作和打造核動力潛艦的AUKUS,卻是最常被批評反映「帝國主義」和冷戰思維的英國印太區域相關計畫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拉米過去曾在國會投票,反對英國核威懾部署延役。

他曾數次提及「促進英國經濟發展」是工黨對外政策重要基礎。在此前提下,他想必不會反對盡可能從保守黨政府在英國脫歐後申請加入成功的「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獲益。拉米曾指出,以金額計,在2050年(含)以前,超過半數全球經濟活動將發生在亞洲。

考量經濟發展,作為英國全球第5大貿易夥伴的中國,自然是重點議題。工黨批評,保守黨的中國政策缺乏連貫一致性及跨部會整合,實務上不乏相互矛盾的決策和舉措,各部會的安全事務與中國事務能力參差不齊,且捍衛價值的勇氣和決心不足。相關批評不無道理,但如何既整合又區隔競爭、合作和挑戰,並確保跨部會及跨領域連貫一致,或許將比預料的棘手。

拉米近日與駐英外媒座談期間,數次提及英國各部會高階官員應積極訪中、與中方接觸往來,並將中國與俄羅斯、北韓、伊朗這3個國家區隔,與保守黨將4國同列「威權軸心」的作法不同。提及北韓和伊朗軍援俄羅斯之際,他遺漏中國在強化俄羅斯軍工業扮演的角色。

當外媒關切工黨打算如何應對台海緊張情勢,拉米僅簡短回應,工黨關切可見於台海的侵略性作為。他強調英國政府對台立場不變,多年來連貫一致,同時指出「我們會持續向中國傳達這一點」。可以說,相較於「嚇阻」,他或許更重視英方對北京的「保證」。

工黨承諾上任100天內啟動全面盤點英中關係。英國對中事務圈多預估,啟動盤點後,實際盤點時間可能長達一年,畢竟英中關係盤根錯節。

如果「全面盤點」不是部分專家預測的拖延戰術,則在盤點後可能達成的結論未明朗之際,謹言慎行、或是讓中方不得不多加自行揣摩態勢,是否會比一味展現訪中熱情更有助英國既保留與中國接觸往來的空間,也確保一定談判優勢?

拉米及希利皆曾數度提及保守黨政府的印太政策是「說得多、做得少」,但同時又擔憂英國的資源配置過度向印太「傾斜」(tilt)是本末倒置,損及歐洲本身安全、以及英國與歐洲夥伴的關係。希利去年曾在英國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演說提及,保守黨政府的印太方針是其對外政策「嚴重瑕疵」(serious flaw)。

先不論既然「做得少」,何來資源「過度傾斜」的問題,至少在2022年俄羅斯全面侵略烏克蘭後,英國已一再證明自己可在維護歐洲安全及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扮演要角,以及靈活應變、在北約等既定框架外建構不同區域內和跨區域多邊合作機制的能力。

英國、義大利與日本的「全球空戰計畫」(GCAP)及三方共同開發第6代匿蹤超音速戰機,以及英國分別與拉脫維亞和挪威共同領導烏克蘭無人機和烏克蘭海事聯盟,僅是幾個例子。

安全事務除了有具體行動,還有對外表述的層次。「歐洲顧好自己,就是在印太區域幫助美國」是頗受歡迎的說法,但這至少有「歐洲顧好自己優先,但絕不可忽略印太」、以及「歐洲顧好自己即可,印太終究是美國的事」的層次差距。

若一再強調投注資源於印太「不划算」,反映在實際行動層面,除了恐導致破壞區域穩定的國際行為者加倍大膽,也可能讓自己疏於思考如何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同時在歐洲和印太確保與「理念相近」夥伴的共同利益,並在理解印太區域對全球經貿活動和安全繁榮的重要性之餘,負起作為利害相關方的相應責任。

幾位對工黨和英國對中事務有一定了解的人士透露,無論是在公務體系或企業界,期待儘快「修復」對中關係的人不算少數。台灣短期內恐怕很難期待有層級突破以往的互訪。

如何在促進雙邊共同利益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台英關係,因此值得更全面、深入的思考。或許我們可以期待,隨著時間過去,特別是工黨上台後接觸更多安全情報機關的資料,親工黨的「疑中派」將影響力日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