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千姿)在土樓民俗文化村裡探尋兩岸客家緣

中新社福建龍岩6月7日電 題:在土樓民俗文化村裡探尋兩岸客家緣

作者 葉秋雲

“土樓裡每家每戶的門打開著,就是家家相通的大家庭;一旦門關上,又有自己的小自由。”在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的“土樓王子”振成樓樓主林日耕眼裡,客家土樓是中華瑰寶,既有大家庭,又有小社會,是和諧鄉村的典範。

圖為“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的“土樓王子”振成樓。(無人機照片)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中,一座座土樓或方或圓,氣勢恢宏,錯落有致,與青山、綠水、農田、翠竹、拱橋、水車等交相輝映,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絢麗畫卷,吸引遊人絡繹不絕。

自1991年受聘為土樓講解員起,林日耕日復一日向遊人講述自己的家園,這成了他最幸福的事。讓他津津樂道的是,多位台灣知名人士都曾先後到訪永定土樓。“每年都有不少台胞到龍岩探親訪友,其中大部分都會來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參觀。”

4月25日,兩岸青年在福建永定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參觀“土樓王子”振成樓,聆聽有關土樓建築歷史和文化的講解。 (永定區供圖)

2008年7月,“福建土樓”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2年6月,包括思賢村、客家土樓、客家文化博覽園在內的永定客家文化園被列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為兩岸民眾往來、交流情誼的重要平台。

2023年3月10日,閩台青年客家土樓營造技藝研學營在振成樓前開營。在隨後五天四夜的活動中,50多位閩台青年學子聆聽《走進土樓》講座,賞析紀錄片《土樓探秘》,沉浸式體驗土樓文創項目《天涯明月刀》,展開土樓建築空間測繪研習、夯土技藝體驗、砌石地基研習、土樓裝飾藝術研習等,感悟客家文化的根與魂。

今年4月,兩岸青年創業交流營的23名兩岸青年走進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參觀振成樓,聆聽土樓建築歷史講解,體驗土樓文化、客家文化。

作為聞名遐邇的“土樓之鄉”、台胞重要祖籍地和客家祖地之一,永定近年來持續打“土樓牌”、唱“客家歌”,不斷深化與台灣在經貿、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

5月22日,參觀者在“福建土樓”永定景區的客家家訓館參觀。這是中國首家客家家訓館,集中展示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規。 中新社記者 張斌 攝

在永定23000多座土樓中,不少土樓並未因保護而遷移住戶,迄今依然是人與樓及自然和諧共生。有的土樓則在保持原始風貌的基礎上,改造為客家家訓館、客家家風樓、婚慶館等一批主題多元的文化展陳館,促進土樓和客家文化的保護與傳承,讓千年土樓增添了新的活力。

距振成樓不遠處,慶成樓前一塊石頭上由中國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題寫的“客家家訓館”館名,引人注目。慶成樓已被活化利用為客家家訓館,館內通過族譜、圖片、書法和部分實物,集中展陳了永定人口排名前60位的姓氏祖訓家規,讓遊人在品讀客家人的家訓家規中追尋耕讀傳家的文化脈絡。

“客家人十分講究家風家訓,祖訓家規的傳承是立身之本。”在永定區台辦相關負責人沈美彬看來,港澳台同胞及在海外打拼的華僑華人回來參觀客家家訓館,是一個心靈洗禮的過程,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

當地講解員李雅意說,不論是台灣同胞,還是海外華僑華人,一來到慶成樓,看到自己的姓氏祖訓家規,都會拍照留念。“慶成樓,已成為他們尋根之旅中必來的一站。”

談及她此前遇見的返鄉台胞,李雅意告訴記者,最有意思的是,新一代台灣客家人口中所說的客家話,比她說的還要標準,說明客家話從最初先輩遷徙入台開始就一代代口口相傳下來了。

“重走遷徙路 兩岸客家親”2019閩台客家青少年廣播電視夏令營、2020年客家青少年“中華好家風 土樓過大年”活動、2021年海峽兩岸客家文化研學體驗營……近年來,兩岸青少年紛至沓來,走進永定客家土樓。沈美彬表示,今後將常態化開展閩台青少年研學活動,讓兩岸青年學子共同傳承客家文化,做“兩岸一家親,閩台親上親”的橋樑紐帶。(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