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探索“跨代共居”提升服務質量

中新社北京6月6日電 浙江麗水縉雲縣等地養老院正探索“跨代共居”,以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中新社旗下《中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關注此話題。

據瞭解,“跨代共居”起源於歐美國家。而在中國,2021年廣東佛山出現養老機構用兩折租金吸引年輕人入住提供志願服務。此後,上海、南京等地亦有嘗試。

今年2月,縉雲縣養老院發佈義工招募廣告,對18歲到45歲的中青年人開放出租員工宿舍。起始房租為每月1000元(人民幣,下同),住客提供10小時志願服務可減免200元房租,服務20小時減免500元,服務30小時則可免去房租。

“暮氣沉沉的養老院缺的從來不是房間,而是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縉雲縣養老院院長胡楊方表示。

29歲的陳志威原本在縉雲縣城一家蛋糕店工作,性格溫和,也願意陪伴老人,通過面試後住進了養老院。看到院方招聘後勤專員的消息後,陳志威主動應聘,從志願者轉為正式員工。胡楊方也決意培養他,“年輕人可塑性強,成長空間大,培養好了,他們就能帶出一批人”。

截至目前,縉雲縣養老院“跨代共居”項目共吸引26人咨詢、報名,實際入住17人次,累計服務時長350小時左右,租金減免總額約1萬元。

但自2月下旬到3月中旬,與陳志威同期入住的年輕人,至今仍住在養老院的,祗有他一個。有的年輕人入住還不滿一個月就想離開,理由大都合情合理:工作有調動,家裡人不同意住養老院,通勤有點麻煩……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指出,“跨代共居”不祗是年輕人住進養老院的員工宿舍這麼簡單,年輕人走進老年人的世界卻發現,彼此存在代際鴻溝。

例如,25歲的鄧俊麗原本是杭州某電商公司的行政專員,入職養老院後,決定改變老年人“無聊”的生活。但當她策劃生日會、興趣班等活動的信心逐漸被老人“澆滅”,兩個月後便辭職。

“對初入養老院的年輕人來說,適應老年世界帶來的那一點震撼,並不容易。”文章稱,老人們離開生活了一輩子的環境,就好像一棵在山谷中自然生長了80年的樹,突然被移進溫室大棚,老人們很難適應。更何況,無論機構如何努力,也難以提供外部世界內含的豐富性。

“到養老院做義工,最重要的是為老人提供情緒價值。”對於如何服務老人,今年34歲的義工田楊斌想得很透徹,“不要形式化,不要讓老人覺得你在擺布他,祗在老人有需要的時候服務他。”

本月,縉雲縣養老院準備從麗水市職業技術學院新開設的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首批畢業生中“搶人”。胡楊方希望“跨代共居”為養老院吸引更多年輕人,同時,“如何創造一個交流平台,好讓他們融入這個環境,結伴去做服務”,也是亟待思考的問題。

《縉雲縣民政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到,高齡老人激增凸顯失能失智照護剛需。

《中國新聞周刊》文章表示,“跨代共居”並不是解決養老問題的全部解法,而祗是其中一步。怎樣讓年輕人自覺、自願地走進養老院,關注老人,豐富老人的生存環境,是仍需探索的課題。(完)

來源中新社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