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5月28日訊)中國國家安全部4月底公布兩項關於檢查旅客隨身物品、電子裝置的新規定,引發外界擔憂,還有媒體消息指出,在新規7月正式上路之前,深圳、上海等地的海關便已提前開始行動,查驗入境者的手機和電腦。周二(5月28日),北京當局表示,有關從7月1日起所有入境中國者將面臨手機檢查的說法是錯誤的。
對於“所有人入境中國都會被查手機”的議論,中國國家安全部今天表示,有關從7月1日起所有入境中國的人員將面臨手機檢查的說法是“境外反華敵對勢力”的“造謠抹黑”,“實屬荒謬至極”。
據中央社報道,中國國家安全部藉由“‘入境查手機’的荒謬論調可以休矣”一文表示,這兩項國安機關新規查驗個人、組織所持手機等電子裝備的執法程序有限定,包括查驗前提、查驗對象、查驗流程都有具體規範,並強調相關法規是為了打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等間諜行為。
該文還聲稱,中國政府不會隨意侵犯公民通信自由與通信秘密,而且會依照前提、對象與流程等3項標准來查驗手機。
中國國家安全部指出,這些查驗標准圍繞著“反間諜”工作,除了前提必須跟“反間諜”任務相關,對象也“不會是普通入境人員”。在與反間諜工作無關的情況下,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不能私自隨意查驗。
在查驗對象上,“必須是與反間諜工作‘有關的個人和組織’,比如對軍事禁區、涉密單位等進行偷拍的間諜行為嫌疑人員”。
另外查驗還必須有被查驗人或見證人在場,並經過“設區的市”以上層級的國安機構官員批准,而非“先執行,後報批”。
此前,中國國家安全部4月26日發布文件,稱將擴大執法監管範圍,新規賦予執法人員調查他人電子裝置的權力,指這有助於打擊危害國家安全的非法活動。這意味着,從7月起到訪中國的外國遊客或者回國的中國人,都可能被執法人員檢查手機或電腦等設備。
中國國安部的決定引起輿論議論紛紛。不少人質疑,盤查電子設備等同侵犯隱私,屬於違法行為。
還有分析指出,這兩項執法新規為其首次對外公布執法辦案程序規定,將使國安機關執法人員在得到市級以上國安機關批准及查驗通知書後,就能依法檢查有關個人及組織的電子裝置、設施及相關應用程序、工具,在現場提取電子數據還可以藉保護相關電子設備,包括把犯罪嫌疑人或相關人員與電子設備分離。
更早之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2月通過修訂“保守國家秘密法”,並從5月1日起實施,這是該法自2010年以來的首次修訂,擴大了限制性敏感信息的範圍,延伸到包括所謂的“工作秘密”。
上述法律擴大國安人員執法權力,但其條文與定義遭外界質疑模糊不清,也讓外國企業與學者更無法確認“紅線”在哪裡,引起普遍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