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四月自由行

作者:鄭建國

龍年四月剛開始沒幾天,我便參加了一赴西藏的旅行團。該團由靜安區幾位退休教師組織規劃,團內人員不多、景點安排也不多,整個旅行時間更不長。全團十人,47號抵達拉薩後,便開始了此行具體活動。我們包租了一臺15座的全順車,並向當地旅行公司聘請了一位很有經驗的駕駛員王師傅。至此到413號,王師傅帶著我們,按照我們規劃的路線和景點,依次跑了林芝、巴松措、波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尼洋河風光帶、羊卓雍措等,該月13號回到了拉薩,與王師傅簽訂的包車合同,履行到此正式結束。隨後在拉薩的三天,包括遊覽了哲蚌寺、布達拉宮、大昭寺、八廓街等,我們或是乘公車或是步行,最後16號的去機場,也是先由住宿的飯店車子,將我們送到機場大巴在市區的發車點,然後再從那換車直接開到機場航站樓。這樣又順利又保險。

 

神秘的西藏

西藏給人的總體感覺是神秘。這神秘對我們這些來自內地的遊客來說,尤其覺得是具體的,如影相隨的。這種感覺一是來自於西藏獨特的自然環境,高海拔低沸點,喜怒無常的天氣狀況,包括異於平原地區的山山水水,什麼雪山、堰塞湖之類的,是長期生活在內地的人所無法想像的;二是來自於以藏傳佛教為代表的文化層面。這次旅行我們流覽了三座帶有濃厚宗教色彩的著名建築:哲蚌寺、大昭寺和布達拉宮。應該說挑選這三個地方作為初步感受藏傳佛教進而瞭解藏族文化的切入點,還是蠻有見地的。事實上,我們在哲蚌寺看到的是他們如何重視藏傳佛教傳承教育的:一座寺廟中,同時存在多家培訓機構。在大昭寺天井中,則看到的是黃教高級人才特殊的選拔機制辯經;寺外廣場,則是上百位虔誠信徒,跪在地上叩長頭的場面令人震撼。而在布達拉宮,則先在入宮處感覺一下那排隊人流,長到什麼叫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情景。進入官內觀瞻輸送模式後,不間斷地讓你從這屋看到那房,大量資訊使你腦中拼湊起一副數百年來政教合一的力量,即那些贊普(藏王)達賴們是如何在西藏這塊土地上實施治理圖景的。在這三處參觀時,共同的感覺是,這裏所有的殿堂樓宇房屋廊柱,所選用的木料均是精緻上乘的。呈現出的空間結構總體印象宏大氣派。有人說,西藏的古舊建築中,最值得一看的當屬宗救產業,看來此話不謬。只是在遊覽這些地方時,感覺有關部門在從遊客角度考慮上還不夠精細,譬如在對遊覽人數的控制上還不夠好,又如在室內光照以及景點文物介紹內容與方式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說實話,遊覽哲蚌寺大昭寺和布達拉宮,是凡經歷西藏行(且這三個景點一個不拉)人們中,感覺最累的活動:那讓人看似走不到頭的室外臺階時常令人抓狂;而在殿堂樓宇內的參觀,則多在昏暗的酥油燈光下進行;那種被人流果挾著往前走的感覺真不大好。往往你想要看的看不大到;而你看得到的,則又常常看不大清。  

隨著在西藏日子的添加,經歷的越加豐富,所有的這種那種最初的神秘感,漸漸被疲累的刺激、各種新發現帶來快感等消釋後,代之以的就是以小徹小悟為核心的充實感。下麵的幾段文字,就是旅行中上述各種感覺交替出現過程時信手留下的。也是出於一種到西藏後才有的混合著興趣與責任感覺的催促。這裏挑了幾個以饗讀者。遊西藏等於是讀本大書,在這裏看到的想到的的東西太多了。回來後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是種難得的經歷和體驗,可惜無法全部在這裏倒出來。這些文字片段的排列並沒有遵循什麼順序,純粹是興之所至以及急於完稿的需要。

 

藏地四月觀桃花

說實話,在進入西藏之前,我並沒有想過看桃花與西藏旅遊,二者間有什麼聯繫。直至看到此次旅行策劃老師發來的簡約游程,看到上面開列並不多的景點中,居然有林芝嘎拉桃花村波密桃花溝這兩處寫明桃花的景點。心裏不禁格登一下:看來西藏的桃花是有點不一樣啊!我平添了份好奇心。  

        記得是在47號剛到拉薩的那個晚上,當我們在飯店乘電梯準備進客房時,一位店裏工作人員也擠進了電梯,見我們的裝束聽我們的口音,激起了他的好奇,便熱情地與我們攀談起來。他告訴說,這個時候入藏,可看的東西很多,尤其是桃花。他直誇波密的桃花如何如何的好。可一會兒話鋒一轉,又說當你們趕到波密時,可能桃花已謝了。雖然電梯中交流的時間很短,可這位當地人對桃花這麼熱情的介紹,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按行程,我們到了林芝,遊覽了巴宜區的嘎拉桃花村,適逢這裏正在舉行桃花節。進村後放眼四望,只見漫山遍野的桃樹,粉紅色的花兒開得正盛,無論是老樹虯株新幹嫩枝,花兒均開得生機勃勃熱熱烈烈,引得眾多遊客,紛紛駐足拍照。更有當地群眾把他們雪白的哈達,掛上了桃樹的枝杈,形成了花團錦簇的狀況。在一棵被譽為樹王的百歲老樹樹幹上,釘著一塊金屬銘牌,上面錄有唐朝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的兩句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我覺得這詩句中,若臨時把山寺改為林芝,倒還是頗能準確形容遊客們此時此地看到眼前景象感受的。   

後來發現,西藏桃花種植得還是蠻普遍的。不僅前提到的行程中開列的林芝波密兩地有,而且車行路上,從車窗望出去,經常看到路邊或目力所及之處,仍有單株兩棵或一排排一片片桃樹,在那生長著,花兒也依然開得那麼歡暢。更難能可貴的是,其中很多還是野生的。我不知是西藏的氣侯還是土壤,或是其他什麼原因,特別適宜桃樹的生長?在西藏的這幾天中,始終未得到該問題的正面權威的解讀。號稱西藏通的王師傅,也只是再三強調,西藏的桃花都是野生的沒有人種植的  

在林芝嘎拉桃花村的一處山坡上豎著的一塊嫁接桃簡介銘牌,則多少透露些許原因,那就是藏區桃樹種植頗好與內地一些省市的支持是有關系的。銘牌上記錄了廣東河源連平鷹嘴蜜桃201649號與這裏的百年野生桃嫁接成功的說明。銘牌的署名是巴宜區第七批廣東援藏工作組  

內地雖有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卻未曾聽說過在哪個地方舉辦過什麼桃花節。而在西藏林芝地區,倒已轟轟烈烈的舉辦過20來屆(今年是第21——自注)。至於林芝之外的其他地區是否有,我則不知道。

 

巴松措的魚不能吃?

記得是48號中午,我們一行是在趕往巴松措的途中,應該說是非常接近巴松措的地方。因為此時已是吃飯的當口,我們車子開的並不快。不久就停靠在一家名叫巴松措魚莊的路邊飯店前。看其門面還挺大氣,從門外望進去,店堂也挺寬敞整潔,大家就決定進去用餐。  

        店堂裏安放了四五張各可坐十人左右的圓桌,靠門的那一面玻璃櫥窗前,也如上海等江浙一帶的飯店,擺著幾口大魚缸,缸中游動著幾條面目猙獰如鱘魚般的魚。在同伴們正坐下喝茶看菜譜之時,我則踱到櫃檯前,與熱情的老闆娘閒聊了幾句。在被問到該店有什麼特色菜品之時,老闆娘來勁了,她故作神秘地提醒道,我們這邊的魚是最好的,全是巴松措捕上來的冷水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來這不吃巴松措的魚太遺憾了我折回到同伴們的桌前,問他們這裏的魚點了嗎?同伴中的一位,是此次西藏行的組織者兼策劃者的她,起身朗聲告訴我道:我們沒點!聽以前來過這景點的朋友介紹說,巴松措這兒有水葬,這裏的魚不能吃。一聽此話,我啞然了:也不想再提吃這裏的魚了。以後聽為我們開車的王師傅說,巴松措沒有水葬的習俗。有這習俗的只是距巴松措有點距離的雅魯藏布江那。不過王師傅也不主張吃這兒的魚,儘管他只是出於經濟上的考量:認為這裏的魚賣得貴了點。由於沒有點魚,故我也沒再關心魚怎麼個貴法。  

雖然我們這桌沒點魚吃,可一瞅旁桌,卻見有客人點了,且吃得還不亦樂乎。看來還是有人不信這個邪,只要是美味佳餚,包括有故事的這裏的魚,還是照吃不誤。   

       在西藏,菜肴中我們吃得最多的還是犛牛肉和雞蛋。這裏的犛牛肉雖香,可當地的烹調水準卻很成問題。往往犛牛肉一入口,便盡塞牙縫。所以後來看到端上桌的又是犛牛肉,好幾位同伴便已面呈畏懼之色了。   

巴松措的這頓魚沒吃,其實實際影響到後面的幾頓,印象中此後幾天的藏地用餐,沒再有人提及要吃魚了。巴松措的湖面其實不算很大,可水質卻不差,其清澈度很高:從湖面望下去,水中遊魚及近岸幾米深的湖底雜石,依稀可見。我們在景區待的幾個小時裏,也未再聽到任何有關水葬的話題。  

最後值得在這裏提一下的是,前說的巴松措鱼莊的老闆,是來自陝西的一趙姓復員軍人。從店堂牆上掛著的多幅稱讚他感恩他的匾額錦旗文字類的東西來看,想來這樣的老闆,不大會有意賣給顧客吃過不潔食物的魚吧,我們很可能失去了一次品嘗美味的機會!

 

觀景臺上擺拍的藏獒

此次西藏之行中,要問起哪種生物給自己留下印象深刻?那我得說,無它,只能是藏獒。藏獒是西藏特產的一種犬類,體型較一般犬類要大,加上生活在高原寒冷地區,身上毛髮又長又密,所以看上去似比實際更為龐大。它性格兇猛,平日裏被當地人訓化為看家護院,或為主人從事畜牧業的好幫手:畢竟它能阻止狼等食肉動物對牛羊家畜的傷害。在我們此行的初期,一路上都沒有看到過它,哪怕是民居中拴著的。可在此行最後階段,記得是在回到拉薩的第二天,卻一次性地看個夠。那是413號吧,我們去遊覽羊卓雍湖的途中,在翻越崗巴拉山時,我們包車自由行的優勢顯現出來了:行車中,見哪景好且可停可拍,便能隨時下車。一路上經停了多個觀景臺。在這些海拔不一依山勢建造的觀景臺上望出去,雖景色各異,可臺上有一樣東西卻是這些觀景臺上的標配,是各觀景臺上均有的,那就是臺上總有幾張一米長半米寬的鐵皮桌子。每張桌子的左右兩邊,各蹲坐著一條毛髮蓬鬆看似體型龐大,且都戴著一副墨鏡的大狗。仔細一端詳,它們不就是能搏殺野狼、敢從雪豹口中奪食的藏獒嗎?看到之前心儀已久一直不曾謀面號稱西藏神犬的它們,此刻居然好像集中在一起般,一頭頭規規矩矩地待在桌上,乖乖的聽從主人讓遊客和它們擺拍,我大喜過望。在談妥了合影價格尺寸後,我便在那藏族漢子的指點下,小心翼翼地從它們身後爬上了桌子,輕手輕腳地從它們之間探出了身體,然後招呼同伴趕快撳快門旁邊的那位狗主人看了好笑,聳聳肩輕輕地咕嚕一句:沒關係,它們都已吃飽了…  不過後來在翻閱同伴傳來的觀景臺上拍攝的相片時,發現鏡頭中凡有藏獒形象的,這些大狗無一例外地頭上都架著一副墨鏡。這不禁引起了我和大家的好奇:是山上的雪光陽光太強烈,狗主人出於保護它們眼睛的一勞防措施?

       是的,這些大狗往往在那些桌子上一待就是半天;也有人認為是這些狗狗眼神太凶,戴副墨鏡可避免嚇著遊客。對此我也曾專題問過司機王師傅。他則輕描淡寫地回了一句沒有什麼其他作用,就是看著好看,遊客拍照感覺漂亮一點。想想王師傅的話也有道理。這些狗狗的主人,說實話,也挺感激它們的:它們晚上看家護院,守衛羊圈牛欄,白天還要為主人賺取硬通貨(30元人民幣合影一次——自注)長時間月臺,為主人一家出力多多,焉能不好生侍候!在它們出臺時打扮得盡可能帥氣點,也是人之常情。說實話,到西藏有很多新鮮的體驗:滿眼的好水好山是;瞭解到藏獒對當地人民家庭經濟改善所付出的艱辛;也是。

安檢

西藏旅行遇到的安檢可以略為談談。一是在公路上截路設卡,執行檢查的一般是武警。有次在從林芝開往波密的途中,經過某幾個口子時,突然被叫停車,隨後又被告知:全體下車檢查身份證。儘管有個別趟,一會兒又來了個新通知:不用下車了,可以了後來聽說,因為這裏離印度比較近,算是前線地區,所以防範嚴密點。我們也看到專程來這觀看麥克馬洪線的內地旅遊者。還有一種就是進一些敏感場所如羅布林卡、大昭寺、布達拉宮、八廓街、哲蚌寺的安檢。那可真的可說嚴密,嚴到有點不厭其煩的地步,密到有點重複的樣子。這在遊覽布達拉宮時尤感明顯。進了裏面開始具體參觀時,仍被先後要求出示了三次身份證。

回到上海後,大城市的繁華與喧囂,很快地把前不久在腦海中沉澱西藏見聞的一切積累,給遮掩掉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略高於海平面的適宜氣候,又很快把在藏地感到身體種種不適的那幾位同伴,頓時換了個人似得。包括在藏地旅行後期,高原反應嚴重到布宮及那兩個寺廟都上不去的夥伴,此刻電話裏卻已能中氣十足地勸我們別擔心她們。在接下來相對平靜的日子中,些許關於西藏的話題資訊,即便近期電視中播放到在上海召開的全國品牌會議上有關西藏代表團活動的視頻,又不禁扯出了同伴們對剛去過的西藏美好回憶。在被問到願不願意再去西藏看看,誰料當時高反最嚴重的那位同伴毅然決然地說道:當然願意!還是包車自由行。西藏的神秘,去一次哪里看得夠啊!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