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不振 原因是結構性的

 

 

作者:紀碩鳴

香港股市及樓市近日被低氣壓籠罩,表現持續乏力,背後實際上是香港的壹個結構性原因。

香港股市在去年的12月29日(星期五)的最後壹個交易日,恒生指數當天意外的收盤微升,但綜觀全年,港股延續過去三年的弱勢表現,恒指連續第四年出現大幅下跌。

2024年,港股並沒有持續去年最後壹天的微,繼續掉頭跌跌不休。 香港恒生指數本月2日開市以來,共下跌1,705.91點,恒指本周三(17日)下跌3.7%,更創15個月來最大跌幅,而周四(18日)恒指上升127.92點以15,429.21收市,卻仍比1997年回歸時低出936點。

香港股市不振,自然是外資對前景沒有信心,開溜了。 香港去年末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到,要吸引海內外公司來港設立總部及分部業務,發展「總部經濟」,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更在電台節指疫情後企業陸續回香港發展,有信心更多企業會返回香港,但政府統計處去年12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只有1336間外資以香港作爲地區總部,較前壹年減少75間,跌幅超過5% ,較2019年高峰期的1541間,更跌了13.3%,也是自2012年以來數目最少。

駐港地區總部減少得最多的是美資及英資,前者減少26間(10.8%)至214間,後者減少19間(14%)至115間;而日本則減少了6間(2.8%)至206間;中資在香港設有最多地區總部,但也減少了4間(1.6%)至247間。

 

其實,股市是對經濟的預期。 香港新壹份財政預算案正進行咨詢,截至去年11月30日,港府本財政年度首8個月赤字1,641億元港幣,外界料本年度赤字勢直迫1500億元。 香港經濟疲弱,在經濟衰退和股市大跌雙重打擊下,外界又有壹些傳言,造成了恐慌,影響股市。

香港實際上是面臨著結構性的問題。 近年面對著嚴重的財政赤字,由于賣地及印花稅收入遠遜預期,所以2023年的千億元財赤在預料中。 羅兵鹹永道香港早前預料,香港政府在2023/24財政年度將錄得1,100億元的財政赤字,另估計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財政儲備爲7,248億元,相當于約11個月的政府總開支。

有傳因爲赤字,需要增加收入。 香港政府正研究各種措施纾緩公共財政壓力,包括計劃調整公共服務費用、陸路離境稅和資本增值稅等等措施,壹系列增加成本的措施自然對市場是負面的。 但正在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大會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澄清,指目前不具備條件,香港在短期內不會推資本增值稅。

正由于財政壓力大,節流不容易,自然要想辦法開源,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其實于今年初就明言,「資本增值稅是研究範圍之內」。 雖然他亦補充「有充分討論前不引入新稅種」,但此言壹出,投資者難免對入市就産生了戒心。

這讓香港産生矛盾,政府需要增加收入,但增稅選擇讓投資者增加成本,嚇退投資者不僅少了投資效應,政府根本就無處可收稅。

香港股市不振,冰凍三尺非壹日之寒,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結構性的。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