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親如一家,共品民俗文化,共話同胞情誼。10月5日上午,縉臺兩地民俗文化風情節活動在縉雲縣溶江鄉岩門村舉行,臺灣嘉賓與當地村民近百人一起賞非遺、做手工、打麻糍、吃燒餅,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促進縉臺兩地文化領域交流與合作。
臺灣嘉賓聽取了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示範點創建情況介紹,觀看了疊羅漢、大刀隊、爆米花等傳統民俗展示,體驗了農事豐收、手工皂、陶泥、重陽荷包手作等活動,品嘗了胡椒餅、燒餅、麻糍等縉臺兩地特色小吃。家鄉的味道勾起臺灣嘉賓的思鄉之情,喚起了兒時的記憶。
「張山寨七七會」俗稱「獻山廟會」,始於明萬曆二年,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流傳與溶江鄉、胡源鄉一帶的民俗文化盛宴,包括「三十六行」、疊羅漢、長幡隊、銅錢棍、花籃舞等迎案表演,其中「疊羅漢」至今仍有近百傳承人,表演活動多次被中央電視臺相關欄目收錄,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在傳承更迭中演繹著溶江新的人文風貌。
一千多年前,詩仙李白寫下「縉雲川穀難,石門最可觀」,溶江鄉岩門村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仙都景區的四大核心區塊之一,主園區以岩門鎖翠、花岩織錦、天柱卓錫等岩門八景而遠近聞名,神奇風光堪比可可托海。岩門村上官坑為中國傳統村落、省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現有完整古民居29幢,整村空間肌理保存較好。
風光綺麗的溶江鄉岩門村也是縉雲仙都景區「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板塊。近年來,多次邀請臺灣建築設計專家、臺灣大學生以及臺胞臺青到溶江鄉開展參訪交流、研學合作,助力岩門村美麗鄉村建設,促進共同富裕。
縉臺兩地民俗文化風情節活動 (徐超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