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 年上台的戈尔巴乔夫在任时向世界打开了大门,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在1990年3月至1991年12月期间担任苏联总统,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任也是最后一任总统。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尽管致力于维护苏维埃国家及其社会主义理想,戈尔巴乔夫认为有必要进行重大改革,尤其是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之后。他退出了苏阿战争,并开始与美国总统里根举行峰会,以限制核武器并结束冷战。在国内,他的公开政策允许增强言论和新闻自由,而他的改革试图分散经济决策以提高效率。
戈尔巴乔夫被广泛认为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戈尔巴乔夫在其总书记任内推行开放政策,1987年和1989年两度当选美国时代年度风云人物,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戈尔巴乔夫病逝的医院说,他身患严重疾病多年,这几年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常进出医院。2022年6月,国际媒体便报道称戈尔巴乔夫因肾病入院。目前医院尚未公布死因。
但戈尔巴乔夫仍无法阻止苏联的缓慢解体,现代俄罗斯由此诞生。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onio Guterres )称他“改变了历史进程”,全世界都在悼念他。
“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是独一无二的政治家,”古特雷斯在推特发文致敬: “世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全球领袖、坚定的多边主义者和勤奋的和平倡议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 普丁)的发言人佩斯科夫( Dmitry Peskov )说,戈尔巴乔夫去世后,普京表达了最深切的哀悼。
欧盟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赞誉戈尔巴乔夫“为自由欧洲开辟道路”,是一位“值得信赖和受人尊敬的领袖”。
“我们不会忘却这一遗产。”她补充说。
戈尔巴乔夫与中国
北京同莫斯科的关系曾在1950年代决裂,在那之后中苏之间长期没有互访。戈尔巴乔夫是关系缓和后到访中国的首位苏联最高领导人。
1989年5月1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戈尔巴乔夫到访正值天安门学潮期间,示威者当时占领了北京中心的天安门,还试图拦截车队。
当时中国官方由于抗议人群占据天安门广场,被迫改在首都机场举行欢迎仪式。
2005年1月赵紫阳逝世后,戈尔巴乔夫曾发表声明表示悼念。戈尔巴乔夫在关于赵紫阳逝世的声明中说:”我记得我们的会面是在天安门抗议示威的背景下举行的。赵紫阳以非常关注和关切的心情对待这些抗议示威。我认为,在当时的中共领导层中,赵紫阳是最为同情示威者的,也是最为接受民主的。但是与此同时,赵紫阳反复重申,他同邓小平是同盟。”
戈尔巴乔夫后来在回忆录中透露,赵紫阳在他们的会谈中坦诚谈到社会主义国家能否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的想法。
在北京发生”六四”事件后不久,苏联和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纷纷瓦解。作为苏联共产党掘墓人的戈尔巴乔夫也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