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經典”——劉興華書法展」亮相蘭州

中華新聞通訊社/中華時報訊)“書寫經典”——劉興華書法展7月10起在甘肅美術館展出。此次展出劉興華書法作品120餘幅、理論文章10餘篇、以及多個出版物等內容,主要以中國傳統文化、經典詩詞歌賦、邊塞詩為主,在內容提煉、藝術創作上嚴格要求,充分展示了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的中國(甘肅)故事,以喜聞樂見的書法形式,書寫了在甘肅傳唱千年的詩篇,奏響了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鏗鏘旋律。

據悉,此次展覽部分作品,將捐贈給東鄉幾所希望小學,助力鄉村文化建設和鄉村書法教育。

展覽得到了中國文化百年老店“榮寶齋”的大力支持,恰逢榮寶齋成立350周年,榮寶齋雜誌隆重推出專刊、專版助力宣傳,也是對甘肅文化工作者、書法踐行者的大力支持。

展覽由甘肅省文聯主辦,甘肅省書協、甘肅美術館、甘肅書法院承辦,讀著文化(上海)公司、蘇州遠道文化集團協辦,著名書法家、書法評論家、策展人吳川淮策展,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所擔當此次展覽的學術支援單位。

甘肅省政協原副主席、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李沛文、甘肅省人大原副主任程有清、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都偉、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王開江,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尚墨、甘肅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張萬勝、李維君,甘肅省書協副主席、蘭州市書協主席汪志剛、甘肅省書法家協會顧問、蘭州市書協原主9席陳永革、蘭州市文聯副主席秦萬虎、蘭州市書協副主席、秘書長郎照玉、蘭州市書協副主席趙望來等出席開幕式並剪綵。

書法界、文藝界、社會各界300多人參觀展覽。

 

逸興遄飛心自閑

———讀劉興華書法

吳川淮 (著名書法家、書法評論家)

書法對中國人是一個試金石,因為文字的涵蓋量甚至潛意識都在文字的書寫之中所隱藏和顯露。我經常給朋友說,一個人文化涵養有多深,看看他的書法;一個人的雅致與庸俗,看看他的書法;一個人的經歷與超脫,看看他的書法……

劉興華的書法看出了什麼呢?執著、率性、靈動、超脫、內質的文人氣以及豐富的閱歷。興華的書法,與當下流行的展覽體完全不一樣,我手寫我心,我意傳之書,不求唯美,但求暢快,不求過度的法度,但求寫出自己的心性。我看過很多國展的書法,讀興華的書法,沒有一絲國展之氣,反而別有一種親切。當下的書法有真實與非真實的面目,有的人功底深寫得也好,但並不是自己真的面目。興華的書法,寫出自己的真,我行我書,以我之手寫我之心,可貴矣!

熊秉明先生在一次書法的授課中說:“我們應該能寫出表露自己性靈的字。能夠寫出表露自己性靈的字,在心理上應該是自在的,愉快的。因為這一種活動也就是你真正存在的狀態。……西方哲學家說:‘人是領會存在的存在者。’中國人寫書法正是從軀體與心靈兩方面領會存在的真實。‘領會’不只是一種感受,並且有意識地去反思。反思使感受更真實。……書法沒有外師造化的問題,那麼就只剩“內得心源”的問題了。而書法雖用文字,卻不需要借助文字的內容,只寫幾個字,內心的世界便展現了。所以張懷瓘就有‘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我始終認為,書法不一定去把它寫好,而是寫到自適自得。過於去追求美,追求法度的極致,往往丟掉的,卻恰恰是自己。興華書寫之處,能夠看到他的影子,“聖藉神皋夜夜心,寂寞玄文酒盞深。”(陳寅恪詩句)興華所寫的諸多的文字,寫得是他所理解的文化,他所認知的傳統,其中不乏能看到他的閱歷,他的嗜好,他的審美。一個人的書法書寫,到一定的時候還有一個“反噬”自己的過程,若干年後,興華再看到自己這個時候的書法不知作何評價。熊秉明說,書法是一種記憶,你寫的字,代表了你這個階段的審美,它是你過去與未來的聯繫,是對你生命歷程的曲折紀錄。

興華這些年的書寫,主要是行草、行楷兼隸書,行草寫二王而不求形似,二王一宗中,他也旁涉了米芾、黃庭堅、趙孟頫、王鐸等諸大家,楷書則以顏真卿為臨摹之對象。他的行草行楷是他主要的風格,也是他書法的主體。他的行草寫得流暢自然,疾步如飛,一氣呵成,渾然一體。其中亦有濃濃之書卷之氣,文人之散漫隨意,書寫之放浪形骸,感情之流動自然,行意之揮動分發,都在其書法中體現著。興華的書法,會寫得愈來愈好,這是我對他的信心所在,現在所看到的,還是這樣的過程,他的書法還是在變化著,學顏如顏,學王得王,摹米似米,寫趙見趙,他的書寫給自己留有了很大的空間。他的書法是以自己不斷的學習而補充著,不斷地將傳統化入自己的血肉,變化出自己的結體,書寫的轉化是自然的,書寫的狀態是自然的,他的這種自然書寫的形式,在甘肅那個地域來講,並不是很多。

興華行草書書寫的形制非常豐富,條幅、中堂、對聯、橫批、手劄、警語等等,他善於根據形制的變化來安排佈局,以形制的豐富寫自我之爛漫,以傳統的多元寫自我之格局。隨意靈動是他的擅長,筆下之變化是他的隨機。他善於把控書體與形制之間的關係,在不同的形制中,把控書寫的節奏,書體的運轉,結體的自然。他留心和關注傳統和當代在不同形制的書寫,貫穿自我的書寫理念,以自己大量的書寫實踐,來驗證書寫與自己的關係。他嘗試著書寫與自我的映對,嘗試著將傳統化為自我的那種無我一體的書寫。書法經典的臨摹,創作中的流暢疾澀,形制之間的對比,條幅之中的氣韻,都成為了他的審美實踐。我知道他所做的這一切,並不是很完美,也與傳統保持著一種距離,但我認為他的這種審美實踐性的創作,展現了他個人精神的魅力。與一般的書寫者不一樣的是,他的書法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曲折婉轉,“無畫處皆是畫”,他的書寫正是在超越著平庸,也在超越著自我。從他的書寫,可以看出他的陶醉,他的投入。書法讓他凝結了自己的心力,也讓他在書寫中獲得了一種平靜,一種蘊藉。

興華的行草書,整體的精神是平和的、蘊藉的。沒有那種故作取勢,沒有張牙舞爪,平靜之中有激情,書寫之中有轉換。我知道他好讀民國諸名家的著作,也關注他們的墨蹟,每有拍賣,他必去認真觀賞,仔細揣摩。所以他的書寫,自身就帶有一種天然的“民國範”,有自我書寫之舒心,無安排佈局之遺憾。

興華手劄式書寫也是他的亮點,文人之氣甚足,清潤如風,雨過天晴,書寫的更為自然,更見性情。現代人書寫大件之作,暢快淋漓,但一書小件,便捉襟見肘。但對於興華來講,不管什麼樣的書體,他都能夠自然發揮,隨興書寫。就是手劄式的書寫,也是不緊不慢,輕輕鬆松一路寫來。《四體書勢》說古文字:“其曲如弓,其直如弦。矯然突出,若龍騰於川;渺爾下頹,若雨墜於天。或引筆奮力,若鴻鵠高飛,邈邈翩翩;或縱肆婀娜,若流蘇懸羽,靡靡。”我覺得興華雖然所寫的是行草,但他整體的書寫,是朝著這個古體方向發展的。他的技巧將更加的圓熟,他書體的風格也會逐漸地形成。

中國書法是對人身心的一種特殊的訓練,我覺得興華是一個自覺的自我訓練者,通過他大量的臨摹和創作,通過這厚厚的墨蹟,我們又看到了他另外的一面——–一個熠熠動人的筆墨形象,這是興華另一張的精神肖像,也是他精神寄託之所在。

劉興華是我的老朋友,他一直在西北乃至全國做文化策劃和相關的活動,他以誠待人,全國各地的朋友很多。他是文化人,天天和文化人打交道,筆下有文人之氣,胸中也有萬卷文章。他來自甘肅比較偏遠的民勤,地處河西走廊,民風淳樸,為人豪爽。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王羲之書法“如謝家子弟,縱複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種風氣”。他的人,“爽爽有一種風氣”,他的字,帶著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那種厚朴爽利之氣。

當代人一旦拿起了筆,並將這筆於自己的生命連接一起,就不會放下,並且會在不斷地精進之中。興華就是如此,我想他會在不斷地耕耘之中,開掘著更為宏闊的精神空間。

作詩贈他:

興華執筆如執劍,翻飛筆墨見萬千。

行草疾風似揮戈,逸興遄飛心自閑。

行雲流水有天韻,揮毫落紙看雲煙。

不舍晝夜弄翰墨,手劄條幅尤可觀。

鑽研經典悟書跡,清景意味現毫端。

精神往來于先賢,潛隱悟道在蟄蟠。

君不見,興華奮筆淋漓處,詩心蓬蓬起波瀾。

歲月風雨融硯池,筆路越走心越寬。

 

藝術家簡介:

劉興華,九三學社社員。國家一級美術師。

中國書法國際傳播研究所所長助理。中國人民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蘭州大學客座教授,甘肅政法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

在《中國書法》、《中國書法報》、《書法報》、《書法導報》、《文化月刊》、《榮寶齋》等報刊發表多篇理論文章。作品被中國郵政、中國出版集團、天津出版集團、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機構收錄、出版。

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藝術展覽。

 

 

 

 作品欣賞: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