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稱中國經濟顯示強大韌性 李克強緊急召集十萬幹部下令全力救經濟

中國總理李克強於週三(25)緊急召開 “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

中國官媒日前發文強調國內經濟顯示強大韌性、基本面長期堅固,而中國總理李克強於週三(25)緊急召開 “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罕有地召集了省、市、縣級全體約十萬幹部參與,重點是救經濟,在會中直指經濟困難,要求努力推動經濟重回常軌。

臺灣財經學者劉孟俊指出,中國經濟前景不明,即便是疫情後,企業和一般民衆對經濟前景是否有信心還是一個很大的疑問。引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日前的分析,指出中國經濟下滑,源於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

李克強開始時列舉了多項數據,證明現在的情況比2020年武漢爆發疫情時還要惡劣。他指出,新一輪疫情多發和俄烏衝突等超預期因素影響,3月份以來,特別是4月份,經濟指標明顯下滑,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3月份同比增長53%,實際上已經放緩了轉爲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降幅比3月份擴大了5.2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兩位數的下降不僅比3月份擴大了7.6個百分點,其中出口增速比3月份回落了11個百分點,全社會用電量由3月份增長3.5%轉爲下降1.2%。

李克強強調,經濟已惡劣到嚴重衝擊中央財政收入,  4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從口徑下降5.9%,尤其是地方財政收入下降更快,下降6.6%。特別是長三角地區,這些地方都是對中央收入淨貢獻的,大幅度最大的降幅到32%,小的也是在超過了全國的平均降幅。再加上海上交通停運,關稅收入大跌,這都嚴重影響了政府總體稅收來源。

李克強透露,已有多個省份要求批准緊急發債,以渡過難關。

李克強說 : “所以我這裏也給大家報個底賬,除非再有特大的自然災害,還有一筆總預備費,其他的錢就靠你們地方。進入4月份以來,進入5月份以來,隨着一些地方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復工復產開始推進,經濟運行有所恢復,但是勢頭還是比較脆弱,物量目標增速仍然沒有轉成。”

另外,李克強還提出這樣的警告, “ 中國作爲這麼一個大的經濟體,一旦運行滑出合理區間,想再拉回來,不付出巨大代價和更長時間是很難做到的。”

李克強向各級官員下達指示,各有關部門和各地方要採取措施,爭取6月份能夠穩定回升。

李克強還強調,下半年將召開中共20大,所以必須要爲20大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因此穩經濟 “就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重大的政治問題。”

除了5月25日的10萬幹部會議外,李克強此前三次針對經濟大局喊話,最近的一次是11日召開國常會,以穩就業爲優先,稱財政、貨幣政策要圍繞就業爲導向。另外兩次分別是,4月2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指出“決定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7日對全國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作重要批示,他在批示中指出“當前就業形勢複雜嚴峻”。

中國經濟日報5月25日刊發一篇編輯部文章《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闡述中國經濟雖面對壓力仍顯示強大韌性,外資“加碼”、產銷增長,指三、四月部分經濟指標轉弱是新冠疫情衝擊帶來的短期變化,是受外在影響的階段性波動,“但面對新的下行壓力、更嚴峻挑戰,我國經濟依然顯示出強大韌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的論調相符。

5月18日,習近平在一場貿易相關峯會上發表視頻講話,他談到世界因新冠疫情而面臨的經濟挑戰,但未提及中國自身的經濟下滑。近幾個月中國本土新冠疫情再度爆發,官方堅持“動態清零”政策,採取包括封城、大規模核酸檢測和隔離措施,這些政策對商業活動造成嚴重衝擊,許多產業因此停擺,全球供應鏈受到影響,更引發在華外企強烈反彈。

李克強在本月十九日的一場會議上,會晤美歐日多個商會的負責人,承諾在做好防疫的同時,將幫助協調解決復工達產、人員入境、物流運輸等問題。不過在經濟日報《全面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一文中,卻仍表示外資“加碼”,是對中國市場潛力和經濟前景實打實的“點贊”。

經濟日報的文章受到中國官媒新華社青睞轉發,引起社會關注,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寫道,這篇長文“有力引導輿論,爲穩經濟大盤、促經濟增長髮揮了壓艙石應有的作用”。

中國美國商會也在5月9日發佈調查表示,近六成受訪在華美資企業已下調2022年度營收預期,超過一半的企業表示已經推遲或減少在華投資。此外,中國歐盟商會也在五月初發布一項調查指,多達23%的歐洲企業正在考慮將業務遷出中國,這是十年來的最高比例。今年四月,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曾致函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表明“動態清零”政策令其會員的物流和供應鏈受到嚴重影響。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