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官方语言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作为母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虽然汉语目前还没有英语的国际影响力大,但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民族自信心的不断上升,另一方面也是全球化形势下跨文化交流需求与日俱增的效应所致。那么,如何才能乘热打铁让汉语国际影响力得以提升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一、积极推动汉语的国际教育
汉语国际传播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核心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也是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的可行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汉语遇到了最好的国际传播需求期。汉语国际传播的需求与汉语在世界语言环境中的地位息息相关;从输出性需求来看,汉语国际传播符合当前中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作为汉语国际传播输出方的中国,国家、群体、个体都采取了积极的传播态度与措施,给汉语国际传播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汉语国际传播加大了汉语的输出性需求;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必须积极推动汉语的国际教育,使其成为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的有效举措。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近550所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现有中外专兼职教师近5万人,累计培养各类学生1000多万名。在过去的两年中,在南美、亚洲和非洲,孔子学院的数量增长了13%至15%。这些数据显示汉语的输入性需求不断增强,汉语国际传播的市场十分广阔。每年参加中国汉办的汉语水平考试(HSK)的人数越来越多;仅来自菲律宾首都大马尼拉地区十所学校的1300多名考生参加了2018年的汉语水平考试,分别报考二至六级考试。汉语教学逐步被一些国家纳入其主流教育体系,在许多国家的外语教学中的排位普遍提高,如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已先后将汉语列为大学入学考试的外语科目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全俄罗斯目前共有约10万人学习汉语,其中莫斯科就有1万多人。由于俄罗斯高考已将汉语纳入外语选考科目,很多中学陆续开始开设汉语课程,大学里选择汉语专业的也越来越多;许多年轻人相信,汉语会带给他们更加美好的未来。埃及的汉语教学正逐渐从高等教育向中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延伸;在开罗的一些学校,学习汉语的学生不仅有一到三年级的小学生,更有幼儿园的儿童。根据中国汉办粗略估算,目前除中国(含港澳台)之外,全球学习使用汉语的人数已超过1亿,其中包括6000多万海外华人华侨,以及4000多万各国主流社会的学习和使用者。所有这些情况,都有力地提升了汉语的国际影响力。
语言是交际和思维的工具,“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首先需要打破阻碍语言交流的壁垒。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首倡国,中国在保持自身经济实力稳步增长的同时,与沿线国家开展广泛合作,汉语在经济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增加了其语言国际传播价值。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汉语国际传播提供新的路径,还为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注入新的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这些年,“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通过一场场世界范围的中国文化盛会,让沿线各国青少年开始学习汉语,理解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态度,推动“汉语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浪潮。另外,“汉字之美”全球青年设计大赛也为汉语传播和汉语国际教育开辟了创新路径。
二、不断提高汉语的国际声望
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汉语虽然也加快了国际传播的步伐,但是在国际科学技术领域却同英语之外的其他语言一样,被严重边缘化。这将对人们进行学术交流形成严重障碍,也对汉语的国际传播带来负面影响。前不久,中国语言学家李宇明教授指出:拆除语言藩篱,解决世界知识的汉语表达问题十分不易,须有耐心、有恒心、有信心。因此,国家和知识界须有危机意识,要努力发展以汉语为轴心的多语种机器翻译技术,完善信息获取与推送的现代知识工程,让汉语成为国人获取知识的路径依赖语言;更要通过政策支持建立“汉语自信”的学术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汉语文本的国际声望,这是更为根本的打破语言藩篱之策。
汉语的国际声望的提高有利于树立汉语的国际形象,增强国际认同。认真调查和研究汉语的国际声望,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为塑造和提升汉语的国际形象提供学术支撑。加强汉语本体规划,进一步提升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汉语的内部一致性。加强中外语言对比及二语习得研究,改变汉语难学的刻板印象,提高汉语的易学性和吸引力。利用现代技术提高汉语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及各种应用场景使用的便捷性,增强汉语国际形象中的现代感和科技感。
汉语期刊在国际上不受重视,但国内的文章如果是以英语形式发表在国外,就认为是好文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语言交流困难造成的偏见,但语言障碍的确存在。以13种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汉语体育学术期刊为例,这些期刊无一入选世界四大知名数据库SCI(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R(科学评论索引)和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有语言方面的限制,更多是稿件整体质量、国际知名度、参与国际体育学术交流等方面存在不足。可见除语言因素外,提高稿件质量、期刊知名度等,对汉语学术期刊的国际重视度也非常重要。
要消除语言偏见,让汉语学术期刊的巨大“冰山”展露于国际学术交流舞台,中国学术出版界、期刊界应该致力于开拓汉语网络出版和电子期刊媒体,努力实现开放获取(Open Access),编辑出版的流程尽量与国际接轨,传播上开辟多种渠道和窗口,消除国际读者与汉语期刊的“隔离状态”,让他们尽可能方便快捷地查阅和获取他们希望得到的中文资料。另外,汉语大众媒体除了自身的传播资讯、娱乐受众的任务之外,还负有引领国人语文水平的提高、汉语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这样的重任。媒体是国家语言文字最普遍的使用者和传播者。因此,汉语大众媒体能凭借其影响力潜移默化地对处于社会生活中的人们在语言文字方面起到规范和示范作用,具有推动国家文化战略健康发展和提升汉语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意义。
三、采用“互联网+语言”模式
互联网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崭新工具;通过互联网,人们得以超越时空的限制,降低交往的成本,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方便而有效,通过互联网进行人际交往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新选择。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占据着最基本、最重要的位置,而网络交流的语言运用成为当今人际传播的重要手段。早在1995年,国际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就预言:互联网技术将使人际交往变得更加便捷,把人类社会带进新的语言传播时代;而被常用于网络交流的语言,其影响力也将变得更加强大。他的这一预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事例所证实。
人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就催生了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形式简洁而生动,从诞生起就备受人们青睐,尤其青少年追捧。网络语言不仅是信息时代网民交流沟通的社会用语,也是时代赋予语言研究者及其他研究者的历史使命,同时还是人类语言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网络语言为人们提供了新的交际工具,也创新了现代语言的发展模式——“互联网+语言”。这种交际模式代表了时代的变迁,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互联网+语言”还代表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语言传播中的作用,增强语言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的语言发展新形态。语言传播的动因是推动语言传播的力量;不同时代不同语言的传播,有着不同的动因,如文化、科技、军事、宗教和意识形态等。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了语言传播的直接动因和有力工具,并在逐渐演变成为多语言的网络世界;充分运用全球性的网络,是推动语言传播的着力点。因此,采用“互联网+语言”模式,对于提升汉语的语言影响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必须将互联网技术作为提高对外传播能力、扩大国家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方法,建设好“互联网+语言”文化传播模式。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互联网+语言”模式得以进一步发展,也影响着汉语国际教育学习方式和文化传播模式。具体而言,在操作层面对外汉语教师可结合“互联网+语言”模式,灵活运用大数据分析,了解国际学生的学习需求,据此进行相关课程设计,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进行多模态授课,借助慕课平台发挥其自主化、开放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推动汉语国际传播进一步发展。
我们从上面三个方面谈了对提升汉语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认识与看法。面对当今国际形势,需要大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需要加强国际汉语教育,提高汉语全球服务能力,拓展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做好汉语的国际声望规划,将是中国未来语言文字事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路径。
文/冯小玲、黄士瑛(作者单位: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