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500萬烏克蘭人可能被迫逃往國外 美國總統拜登不出兵的五大原因和前景預測

基輔受到攻擊

基輔多處地方據報發生爆炸,包括市中心的獨立廣場和北部的特洛伊希納區(Troieshchyna)。

目擊者表示,距離市中心數英里外的地區也能聽到針對基輔的炮彈襲擊。《基輔獨立報》報道,位於市中心的基輔動物園和周邊地區發生最少50次爆炸,同時傳出機關槍的聲音。

美國霍士新聞台記者英斯特(Trey Yingst)指,基輔「正在從多個方向受到襲擊」。烏克蘭當局就指,雙方在首都附近一家發電廠持續戰鬥,針對發電廠的戰鬥可能是為了停止基輔的電力供應。

基輔以南市郊的一個機場也據報發生衝突。外界認為俄羅斯的傘兵希望利用這個機場作為基地,向基輔發動攻擊。

聯合國:500萬烏克蘭人可能被迫逃往國外
1000多名烏克蘭人乘火車抵達波蘭東南部。

聯合國援助機構預計,俄羅斯入侵後,烏克蘭部分地區的燃料、現金和醫療用品正在耗盡,這可能導致多達500萬人逃往國外。

聯合國難民署表示,至少有10萬人因俄羅斯入侵而流離失所。其中大約一半是在過去48小時內離開的。

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匈牙利和斯洛伐克都報告有烏克蘭人越境。

波蘭當局表示,自周四以來,由於邊境口岸附近排起了長隊,已有 35,000人進入波蘭。

波蘭表示願意接收多達一百萬的烏克蘭難民。聯合國警告說,在接下來的幾天裏,可能前往波蘭的人數預計會是這個數字的近三倍。

美國財政部對普京實施制裁

美國財政部現已正式制裁俄羅斯總統普京和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美國財政部稱他為普京的「首席宣傳官」。

美國制裁外國國家元首的情況很少見,這是在歐盟、英國和加拿大作出相關決定之後做出的。

美國財政部在公布新制裁措施時表示:「普京總統加入了一個非常小的團體,其中包括金正恩、亞歷山大·盧卡申卡和巴沙爾·阿薩德等暴君。」

俄羅斯安全理事會的其他成員也受到制裁。

 俄羅斯向烏克蘭開戰第二天
基輔市中心不遠處冒出黑煙(25日)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第二天的主要發展:

  • 烏克蘭國防部稱已有1000多名俄羅斯士兵陣亡;英國稱至少 194 名烏克蘭人遇害,其中包括 57 名平民;
  • 烏克蘭軍隊進入基輔,凖備迎戰基輔北部的俄國軍隊;
  • 普京向烏克蘭軍人喊話,要他們「把權力掌握在自己手裏」、推翻自己國家的領導人;
  • 基輔全市實施宵禁;
  • 烏克蘭全民總動員,政府號召所有能夠拿起武器的公民保衛自己的城市。內政部稱已向志願者提供了 1.8萬挺機槍;
  • 周五凌晨基輔上空一架飛機被擊落;大批市民出逃,還有許多人繼續躲在地鐵站和地道裏;
  • 此前,全烏克蘭各地的前線都發生戰鬥,東部哈爾科夫附近的戰鬥最為激烈,但在北部以及南部黑海城市奧德薩附近也有戰鬥;數以萬計的當地人逃往西部較安全地區,許多人在波蘭和羅馬尼亞的邊境上躲避戰亂;
  • 周五早上,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發表全國講話,再度呼籲西方盟友幫助烏克蘭,阻止俄羅斯的粗暴侵犯;他還宣稱「破壞者」已經進入首都;
  • 中國表示支持俄羅斯「通過對話」解決烏克蘭危機,但到現在為止沒有明確表示譴責俄國軍隊入侵烏克蘭。中國使館開始撤僑行動;
  • 多國領袖譴責俄國入侵烏克蘭,歐盟、澳大利亞和日本公布了針對俄羅斯銀行、公司和寡頭的新制裁,並承諾向烏克蘭部隊提供援助和軍事物資。
  • 美國總統拜登強調駐歐洲美軍不會進入烏克蘭,但將對俄國採取進一步制裁行動
  •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普京通電話,敦促俄國結束軍事攻勢;
  • 俄羅斯被剝奪歐洲冠軍聯賽決賽資格,5月歐冠賽決賽從聖彼得堡轉移到巴黎舉行;
  • 俄羅斯多城市,數千人在街頭抗議莫斯科向烏克蘭開戰,數百名示威者被逮捕。

    美國總統拜登不出兵的五大原因和前景預測

    為了阻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拜登總統已經動用了巨大的外交資本。

    美國政府一直對即將發生的入侵大講特講,不斷警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是災難,將使國際秩序岌岌可危。事實證明美國政府是對的,所預告的都成為了現實。

    但拜登也明確表示,美國並不願意參加戰鬥,儘管俄羅斯方面積極備戰。此外,他還排除了在真的發生入侵時派遣部隊進入烏克蘭救援美國公民的可能性。實際上他撤出了在烏克蘭擔任軍事顧問和觀察員的軍人。

    拜登在其任上這樣一個後果最為嚴重的外交政策危機中,為什麼給自己劃了道紅線不願派兵呢?

    究其原因,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烏克蘭不涉及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首先,烏克蘭不是美國的鄰國。它不在美國的邊界上。美國在烏克蘭既沒有軍事基地,也沒有戰略石油儲備,烏克蘭甚至不是美國一個主要貿易伙伴。

    但這種缺乏國家利益的情況並沒有阻止美國前總統在過去為其他國家獻出鮮血和財富。

    1995年,總統克林頓軍事干預了南斯拉夫解體後的戰爭。

    而在2011年,總統奧巴馬在利比亞內戰也做了同樣的事情。兩者都主要是基於人道主義和人權的理由。

    二、拜登不搞軍事干預主義

    這與拜登總統信奉不干涉主義有關係。

    誠然,拜登的不干涉主義信條也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他在20世紀90年代支持美國採取軍事行動,處理巴爾幹地區的民族衝突。他還投票支持過美國在2003年入侵伊拉克。但從那時起,他對動用美國軍事力量變得更加謹慎。

    他曾反對奧巴馬干預利比亞,也反對奧巴馬對阿富汗增兵。他堅決捍衛自己去年從阿富汗撤軍的命令,儘管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一片混亂,帶來人道主義災難。

    他的最高外交官——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是拜登身邊不斷施加影響力的人。在大約20年中布林肯在拜登身邊工作,為總統制定了外交政策。他將國家安全定義為應對氣候變化、防治全球疾病以及與中國競爭,而不是軍事干預主義。

    三、美國人也不想打仗

    最近由美聯社聯合發起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72%的人表示美國在俄羅斯和烏克蘭衝突中只應該發揮很小的作用,甚至完全不發揮作用。

    他們關心的是口袋裏錢的問題,特別是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而這是臨近中期選舉拜登必須注意的問題。

    在華盛頓,這場危機正在耗費民主、共和兩黨國會議員的精力,他們要求對俄羅斯採取最嚴厲的制裁。但是,即使像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這樣一貫的鷹派,也不希望拜登派遣美國軍隊進入烏克蘭並「跟普京真刀真槍對著幹」。

    另一位外交政策鷹派人士、共和黨參議員魯比奧(Marco Rubio)說,世界上兩個最大的核國家如果爆發戰爭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

    四、超級大國對峙的危險

    普京的核彈頭儲備,這就是底線。

    拜登不希望冒著引發一場「世界大戰」的風險讓美國和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發生直接衝突,他對此一直毫無避諱公開宣講。

    本月早些時候,拜登在全國廣播公司(NBC)表示,”我們打交道的可不是一個恐怖組織。我們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軍隊。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局面,事情可能會很快失去控制。”

    五、沒有條約責任

    再說,美國也沒有簽署過任何條約非得有承擔這一風險的義務。根據北約第五條,對任何一個北約國家的攻擊都是對所有條約國的攻擊,所有成員都必須一致行動保衛受攻擊的國家。

    但烏克蘭不是北約成員,布林肯引用這一原因來解釋為什麼美國人不會為他們極力宣揚的價值觀而戰。這裏有某種諷刺意味,因為俄羅斯烏克蘭起衝突是普京要求保證烏克蘭永遠不被允許加入北約,而北約卻拒絶做出這樣的保證。

    哈佛大學教授、外交政策現實主義學者沃爾特(Stephen Walt)認為,鑒於美國和其他北約國家不願意拿出軍事實力來作為後盾,因此美國和北約拒絶給俄羅斯保證不肯在烏克蘭加入北約問題上妥協也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六、戰場會轉移嗎?

    拜登總統事實上一直在向歐洲派遣軍隊,並重新部署已經在那裏的軍隊,以支持與烏克蘭和俄羅斯接壤的北約盟友。

    美國政府稱這是為了讓前蘇聯共和國放心,因為這些國家對普京施壓北約從其東翼撤軍的更大目標感到緊張。

    但是,本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激起了人們對更廣泛衝突前景的擔憂,無論是戰事意外擴大還是俄羅斯發起蓄意攻擊。

    如果是俄羅斯蓄意攻擊將是局勢的重大升級,會觸發北約第五條的相互防禦承諾。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可能將美國軍隊捲入一場戰鬥。

    拜登曾經說過:「如果他(普京)真的進入北約國家,我們就會被捲入其中」。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