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黄之锋被捕!丨国际热点速递

 

前“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今天(24日)中午到香港中区警署报到时再被拘捕,警方称黄之锋去年10月5日涉嫌参与未经批准集结及违反《蒙面法》。律师现正陪同录取口供。(来源:星岛网)

美国——特朗普回应权力移交问题

“我们得看看到时会发生什么。”当地时间23日,在被记者问及如果大选中败选是否会和平移交权力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拒绝直接正面回应,而是说“我们得看看”,并继续抱怨邮寄选票“是一场灾难”。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3日直接解读称,特朗普拒绝承诺权力的和平移交。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23日报道,特朗普当天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有记者提问称,“无论(大选)是赢是输,或者是平局,你今天会在这里承诺,在选举后实现权力的和平交接吗?”“好吧,我们得看看到时会发生什么。你知道的,我一直在强烈抱怨选票的问题。投票结果是一场灾难。”特朗普回答道。报道称,特朗普口中的“选票问题”似乎指的是邮寄选票。此前,他曾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多次谴责使用这种选票容易发生大规模欺诈。这不是特朗普首次在这一问题上做出前述回答。在福克斯新闻7月19日播出的特朗普独家采访中,在被主持人问及是否能接受对手拜登在大选中获胜时,特朗普也没有给出直接回应,而是说“我得看看”,“我不是很输得起”。(来源:环球网)

俄罗斯——扩大禁止入境俄的欧盟国家“黑名单”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当地时间23日对媒体表示,俄方决定扩大禁止入境俄罗斯的欧盟国家“黑名单”,并表示此举是基于对等原则对欧盟对抗路线的回应。据报道,扎哈罗娃表示,“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对俄罗斯和俄罗斯公民采取了一系列不友好的举措。和以往一样,欧盟绕过现行国际规则,继续扩大制裁,并经常以牵强的,甚至是荒谬的理由实施制裁。”扎哈罗娃说,“作为对欧盟此举的回应,俄方决定扩大禁止入境俄罗斯欧盟成员国和欧盟机构代表的名单,名单中的制裁对象人数将与欧洲制裁名单中的人数对等”。扎哈罗娃指出,上述限制措施是基于《俄罗斯联邦出入境管理法》做出的。(来源:中国新闻网)

美国——新冠病毒在美传播发生变异 更具传染性

美国《华盛顿邮报》23日报道称,美国多家医学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一项对美国5000多个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的研究显示,该病毒正不断积累着变异,其中一个突变可能使其更具传染性,不过未出现令病毒更致命或改变临床结果的突变。美国休斯顿卫理公会医院研究性学者詹姆斯·穆瑟对《华盛顿邮报》表示:“我们给了新冠病毒很多机会,现在这里感染病例规模仍在扩大。”病毒的实际突变是随机发生的,在细胞内复制基因组时偶然出错,但每一个新病例都有可能产生更多的突变,反过来又增加了这些突变中一个对病毒有用的可能性。发现病毒具有更强传染性之后,穆瑟认为,对其测序非常重要,但目前美国做得还远远不够。虽然一些大城市,如西雅图和波士顿做了大量的测序工作,休斯顿估计只有大约10%的已知新冠病毒病例被测序,但还有许多地区存在测序漏洞,仍有大量潜在未知的病毒变种。(来源:海外网)

加拿大——特鲁多宣布正在经历第二波新冠疫情

当地时间23日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发表全国讲话,宣布“加拿大不是刚开始第二波新冠疫情,而是正在经历第二波疫情。”他说,“我们正在面临今年秋季的疫情很可能比今年春季的疫情严重得多的局面”。这是加拿大政府首次正式承认已经发生第二波新冠疫情。进入9月份以来,加拿大的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迅速增加,在此之前,已经有些省的政府认为发生了第二波疫情。特鲁多表示,加拿大有信心,有能力把第二波疫情控制住,把疫情增长的势头按下去。联邦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准备。特鲁多还表示,作为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控制疫情。(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法国——宣布抗疫新措施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法国进一步反弹,法国官方当地时间23日晚宣布抗击疫情的新措施,其中马赛等地将关闭餐馆和酒吧,巴黎等地限制聚会人数。法国国防委员会当天开会讨论当前的疫情,并出台多项举措。法国卫生部长维兰在会后代表官方对外正式宣布。维兰首先指出,法国疫情数据指标继续恶化,新冠肺炎的发病率正在上升,现在全法每10万居民已有约95名感染者,预计将很快达到每10万居民有100名感染者。维兰表示,法国官方根据疫情数据指标建立新的疫情警报系统,把相关地区在疫情地图上区分为“警报区”、“强警报区”和“最强警报区”。法国官方为三个警报区分别制定相应的疫情应对措施。巴黎、里昂、尼斯、里尔等多个大城市被法国官方列入“强警报区”。在“强警报区”,公共场所聚会人数将限制在10人以内;酒吧和咖啡馆将在晚10点前结束营业;学生聚会、大型活动等均被禁止。另外,全法69个省份被列入“警报区”,这些地方的聚会人数应控制在30人。(来源:中国新闻网)

历史上的今天9月24日

1959年9月24日 人民大会堂建成
2011年9月24日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