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安法》实施后,美国开始采取反制措施。在各种选项中“金融制裁”被多位分析师形容为“核选项”,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打击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打击联汇制度甚至一度被美国政界摆上台面作为可选项讨论。路透社消息称,日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顾问已讨论通过限制香港银行购买美元来消弱港元联系汇率制度,不过这一提议提交至蓬佩奥的层级,并未进一步推进到白宫进行论证。
经济学家称,虽然香港有足够的能力保持联汇制度,但逻辑上美国有能力打击该制度,然而此举将对美元地位,乃至美国经济产生烈度相近的伤害,对于大选在即的特朗普政府,该选项并不划算。
潜在的打击
1980年代初,中国和英国就香港前途问题开启谈判。地缘政治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再逢1981年香港股灾,市场对港币的信心大跌,港币被大量抛售,兑美元一路大幅贬值。香港市民为了保住自身利益,纷纷花掉手中港币,大量购买各类商品,商场货架空空如也,甚至出现了有商家不收港币,仅收美元的状况。
为了稳定币值,1983年香港政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并一致持续至今。
该制度下,作为事实上的央行,香港金管局承诺,如果港币兑美元汇率达到7.75,则卖出港币买入美元,使汇率上浮;如果达到7.85,则买入港元卖出美元,使汇率下降。通过这种方式将港币兑美元稳定在7.8:1上下。
联汇制度立竿见影地保证港元币值稳定,降低交易费用,在巨大的压力下,它先后挺过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成为造就香港金融中心的制度保障之一。
然而这次冲击联汇制度的不是经济危机,而是中美政治博弈。
美国在1992年施行的《美国-香港政策法》中规定允许美元与港元间的自由兑换。然而今年五月香港《国安法》通过后,特朗普宣布取消《美国-香港政策法》。此举引发担忧,是否香港联汇制度也会一并被取消。
市场也呼应了这种担忧。据彭博社今年六月消息,海曼资本创始人凯尔·巴斯(Kyle Bass)组建基金做空港元,认为未来18个月,港币将与美元脱钩。
香港的底气
这不是香港第一次面临国际金融大鳄的狙击。1998年金融危机期间,金管局就动用天量资金吸纳国际资本抛售的港元,经过一个月的艰苦缠斗,稳住了联系汇率制度。
面对当前的形势,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认为,预期港元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理由是,“当局对维持这制度的能力及意志仍然很强”。
其次,就操作而言,美国也很难直接限制联汇制度。全球市场上有大量的美元在流通,只要金管局和香港银行业可以自由买卖美元,就能够保持联汇制度,能否守住的关键在于金管局是否有足够的美元应对港币的波动。
根据香港金管局的数据,香港共4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支持着2200亿美元的货币基础,比例达2:1。这意味着,香港拥有充足的弹药库来应对做空港元的行为。
此外,对联汇制度的担忧甚嚣尘上之时,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透露,除了现有的人民币与港币互换协议,香港与内地达成了港元与美元互换协议,且限额比人民币港币互换限额大一倍。而中国内地拥有全球最大的美元储备,达到3万亿美元。
然而美元毕竟是美国的主权货币,通过“釜底抽薪”的政策,依然有可能使香港联汇制度崩溃。
多位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如果出台制裁政策,禁止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银行向香港,乃至整个中国的银行出售美元,那么联汇制度长期而言就无法运行。但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情形“逻辑上可能,现实中不可行”。
美国的代价
面对美国可能采取的“釜底抽薪”政策,从香港官员的发言不难看出,这个前殖民地的另一底气来源于美国可能付出的代价。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对媒体表示,美国有权限制任何地方采用美元结算,但香港是全球第三大美元外汇结算中心,若香港有震荡,美国亦会受影响,包括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故相信美方会审慎行事,特区政府亦有方法应对。
事实上,美国金融机构、投资基金在港利益庞大,若香港“打个喷嚏”,对美国企业亦有很大影响。目前,约1300多家美国企业在港经营,2018年美国银行业在香港的总资产值和客户存款分别为1480亿美元和790亿美元。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也认为,这种政策过于激进,可能会对美国银行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带来深刻和不可预测的影响。
路透社援引分析师表示,白宫若损害港元联系汇率,必定也会打击到美元的世界货币霸主地位。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美元交易中心之一。
“对美元而言,过大的特权并非没有风险,”纽约梅隆银行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高级策略师吉奥夫(Geoff Yu)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关键是,目前有关港元联系汇率制的放话,很可能仅止于放话。”
此外,此举一旦触发中国反制,发生在贸易领域的硝烟,将在金融领域重现。中国可能抛售手中持有的大量美国国债和股票,冲击以美元为基础的全球金融体系,对于还有3个多月就要大选的特朗普总统而言,冒这份险似乎并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