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會大選執政黨席次逾半 脫北者太永浩當選議員

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在第21屆國會選舉獲得過半席次,前青瓦台發言人高旼廷(右2)在首爾廣津乙區選舉中,擊敗前首爾市長吳世勳當選。(韓聯社提供)

(中華時報訊)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全球肆虐,卻為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帶來意外收穫。民主黨在今年國會選舉中時隔16年「單獨過半」,與共同市民黨合計拿下3/5席次大獲全勝。第21屆韓國國會選舉落幕,改名「太救民」的北韓前駐英國公使太永浩在江南區脫穎而出,成為首位在韓國當選區域國會議員的脫北者。他認為,這是南北韓邁向和平統一的第一步。

韓國第21屆國會選舉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下如期舉行,經過一整晚開票,執政黨共同民主黨與因應這次席次計算新制而成立的共同市民黨共拿下180席,韓國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預計稍晚將公布正式當選人名單與席次。

這次選舉原本因疫情影響,預期投票率可能相較低迷,但4月10、11日舉行的提前投票共計1174萬2677人參與,提前投票率達26.69%,創史上新高,讓做為主要政黨的進步派及保守派陣營都對這次選情深具信心。

最大在野黨未來統合黨原本認為,根據過去經驗,首都圈提前投票率高的狀況下,通常會出現對在野黨有利結果,對這次創下新高紀錄的提前投票率抱持正面看法。韓國明知大學政治外交學系教授申律(譯音)也認為,投票率高代表沒有政黨偏好的中間選民開始行動,從過去選舉來看,中間選民多會選擇投給在野黨。

不過,民主黨相關人士告訴韓聯社,實際投票率高,應視為進步派選民在疫情之中以行動對政府表示支持,同時也代表年輕選民參與度高。

各大電視台出口民調在開票前預測都顯示進步派可能拿下國會過半席次,實際結果卻是保守派陣營兵敗如山倒,由統合黨黨魁黃教安出馬的首爾鐘路區更是早早就確定由民主黨候選人、前總理李洛淵勝出,黃教安稍晚也表示要為選舉失利負責,辭去黨魁職務。

民主黨最終在整體300席中拿下163席,時隔16年在國會「單獨過半」,加上共同市民黨的席次後,執政者共有180席,較原先128席大增52席,甚至超出各大電視台原本預測的143至178席;統合黨加上專為因應比例制設立的未來韓國黨則共有103席。這次文在寅政府防疫作為可謂選情最大推手。

脫北者太永浩當選議員

第21屆韓國國會選舉落幕,改名「太救民」的北韓前駐英國公使太永浩(前)在江南區脫穎而出,成為首位在韓國當選區域國會議員的脫北者。(韓聯社提供)

第21屆韓國國會選舉落幕,改名「太救民」的北韓前駐英國公使太永浩在江南區脫穎而出,成為首位在韓國當選區域國會議員的脫北者。他認為,這是南北韓邁向和平統一的第一步。太永浩今年2月宣布代表在野的保守派「自由韓國黨」參選國會議員,並改名為「太救民」,希望拯救北韓同胞心意不言可喻。

自由韓國黨之後與新保守黨、向未來前進4.0等政黨及其他社會團體合併為未來統合黨,與進步派的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形成雙雄對決局面,太永浩則被安排在當選可能性高的保守派票倉江南區。

未來統合黨在這次國會選戰中大敗,被視為主戰場的首爾49個選區只拿下8區,在一片愁雲慘霧中,太救民以58.4%支持率在江南區擊敗執政黨候選人金星坤。

「大韓民國是我的祖國,江南是我的故鄉」,太永浩在確認當選後流下感動的淚水,表示「今天的勝利不是屬於我的勝利,而是江南區民偉大的勝利」。

太永浩接受韓聯社訪問表示,這次能夠當選,應該是因為選民「看到我追求自由民主及市場經濟的勇氣,才給我機會去做更多的事」,強調絕對不會辜負選民的期待。

太永浩出生在北韓上層階級,過著與一般平民不同的優渥生活,並進入外交部工作,1996年外派到丹麥扭轉了他的人生。他去年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他在丹麥看到和平、健康的社會,也讓他發現,以前受到的教育只是北韓政府的政治宣傳。

之後他又兩度外派英國倫敦,2016年在長子可能被迫回到北韓的情況下,毅然決定叛逃,舉家轉赴韓國。他在專訪中表示,會選擇逃到韓國,就是希望在距離北韓近的地方,推動北韓自由運動。

在太永浩之前,脫北者趙明哲曾在第19屆國會選舉中當選比例制國會議員,但太永浩是首位宣布參選區域國會議員、且成功當選的脫北者;在這次選戰中,出身北韓平民階層的身障脫北者池成鎬當選比例制議員。

「南北分裂以來70多年,從來沒有北韓出身的人當選區域國會議員,我認為這代表南北人民間的和解與和睦,是邁向統一的第一步。若能延續這樣的走向,我認為這是邁向南北和平與統一之路」,太永浩告訴韓聯社,會盡他所能讓韓國國會與政府正視北韓現況,採取「可延續且務實的對北政策」。

現年58歲的太永浩在韓國的政治生涯正要起步,他強調不會忘記2016年來到韓國的初衷,「我賭上性命來到這個國家,也會盡我所有來維護她的自由與市場經濟秩序」。

統合黨黨魁黃教安(圖)所屬黨兵敗如山倒,就連自己競選首爾鐘路區也敗給對手李洛淵,他表示將辭去黨魁職務以示負責。(韓聯社提供)
●近28年來最高投票率

韓國這次國會選舉實際投票率達到66.2%,是1992年第14屆國會選舉(71.9%)以來、近28年的最高紀錄,也是時隔16年再次突破6成投票率。

媒體分析,除政府防疫有成、帶動民眾投票意願外,政府實施嚴格社交距離管制,也讓民眾選擇外出遊玩而不去投票的可能性降低。

此外,疫情帶來的危機意識,也可能刺激民眾行使投票權。

根據韓國中選會發布的民調,73.6%選民認為「可以透過選舉改變國家整體的未來」,也有75.5%選民認為「我的一票可能在選舉中造成重要影響」,顯示公民意識抬頭。

韓國中選會4月初對選民進行的民調也顯示,高達94.1%受訪者表示會參與投票,比上屆國會選舉民調結果88.8%提升5.3個百分點。

韓國這次國會選舉實際投票率達到66.2%,是1992年以來近28年的最高紀錄,也是時隔16年再次突破6成投票率。(韓聯社提供)

●施政支持率轉捩點

疫情也為腹背受敵的執政黨帶來喘息空間與契機。

文在寅政府上任後大力推動改革,與北韓和解的政策也有別於過去保守派執政時的做法,但文在寅推動司法改革的要角、前法務部長曹國爆出家人涉嫌挪用公款、偽造文書為子女升學走後門等醜聞,加上北韓試射飛彈、美韓防衛經費喬不攏,經濟表現也不如預期,使施政支持度直直落,在去年11月跌至上任以來最低。

這次疫情在韓國爆發後,雖然文在寅政府支持率一度下滑,但防疫當局以普篩、接觸史追蹤等方式因應,快速抑制疫情擴散,反而獲得「防疫模範國」美名,民眾對入境管制、緊急災難支援金發放等相關政策容易有切身感受,在關注疫情發展同時,連帶提高對政府施政的肯定度。

根據民意調查機構Realmeter發布最新調查,文在寅支持度在4月第2週週間來到54.4%,創下17個月以來新高,連帶也提升執政黨整體觀感。

●疫情讓選民看重政黨 分散個別候選人焦點

韓國中選會民調顯示,選民在這次選舉中主要考量候選人的所屬政黨(31.1%),較上屆選舉時的18.9%大幅提升,之後才是政見(28.7%)、能力品格(25.2%)、從政經歷(5.5%)。

專家分析,這次有許多新候選人投入選戰,但受到疫情影響,相關資訊相對不足,選民參考候選人所屬政黨投票可能性提高;此外,前總統朴槿惠因弊案遭彈劾罷免後,選民也更加關注政黨整體表現。

統合黨慘敗消息出爐後,有輿論批評該黨選戰策略錯誤,加上候選人接連發生失言風波,整體表現不佳,自然不敵在防疫上積極加分表現的民主黨。

●國難當前 穩定為上策

民主黨在這次選戰中配合疫情打出「國難」牌,力求穩定推進既有政策;相較之下,統合黨「牽制執政黨」、「審判執政黨績效」等訴求,就顯得過於激進。

韓國媒體報導多指出,這次選舉結果可看出選民在疫情仍未結束的「國難」氛圍下,更傾向選擇「穩定」;民主黨策略奏效,文在寅選前喊話,希望選民在這次選舉中為克服這次疫情集中力量,為民主黨帶來「壓倒性勝利」。

民主黨與共同市民黨合計拿下國會3/5席次,媒體預期,文在寅政府將在剩下2年任期內全力推動改革,不過當前的疫情、經濟衰退危機,仍是難解挑戰。